“今年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我想来这片红土圣地看看如今的模样。”冬日时节,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迎来一批又一批研学人员和参观游客,一幅幅珍贵照片、一件件历史文物、一个个动人故事,让游客近距离了解革命历史,感悟长征精神。

12月10日至12日,“红色传承看赣州”2024重点媒体采风行活动走进赣州,采风团在一路追寻中,深深感受到这片写满忠诚和信仰的红土地上,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和敢于胜利的革命风范。

红色,是赣州这座城市的基因与底色。在这片红土圣地上,共有各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413处515个点,205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列入省级革命文物名录。全市已登记的可移动革命文物15493件(套),红色标语3339条,有7家革命博物馆纪念馆。

夯实红色“家底”,可以更好地发挥赣州红色资源优势,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为精准摸清底数,近年来,赣州积极开展全市红色资源调研普查,完成两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核定与公布。编制全市红色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对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进行系统性部署安排。今年6月,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研究中心赣州分中心挂牌设立,以平台建设为主要抓手,有效加强了红色文化研究的系统谋划和统筹指导。

红色资源记录不全、保护不善、利用不够鲜活怎么办?为解决现实难题,赣州启动红色资源数据库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红色资源数字化转型。同时,对这些红色资源进行深入挖掘,编写出版《赣州市红色文化资源系列丛书》。

抢救一批、保护一批、提升一批。赣州投入专项资金,并出台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撬动政府财政、社会资金共同参与保护修缮,让一批濒临损毁的红色文化遗存得到抢救性保护。兴国革命烈士纪念馆、宁都起义纪念馆相继改陈提升,革命遗址有了新模样。

如今,遍布全市的红色资源逐渐“活”起来“火起来”,成为散发着革命荣光的一张张“红色名片”。

“赣州的红色资源多而散,主要分布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偏远乡村,资金不足,保护修缮的难度大。我们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编制《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革命遗址保护规划》《赣州市红色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全市18个县(市、区)全部纳入国家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革命遗址整体保护利用成为全国样板和示范工程。”赣州市红色资源保护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红色资源是一部鲜活的革命历史,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初心和历史使命。近年来,赣州市不断强化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力度,积极探索红色资源活化利用新路径,创新载体与形式,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位于瑞金市象湖里文化创意街区的《少年家国梦》IP体验馆,一个可爱的卡通形象吸引不少游客驻足。

2023年5月,瑞金市发布红色教育主题动画片《少年家国梦》,讲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大革命群众以瑞金为起点,尝试建立红色政权并面对重重困难的英勇历程。精良的技术手段和精巧的叙事视角,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用动画形式搬上银幕。

围绕IP打造的主题体验馆、红色IP运营中心同步投入运营,“线上+线下”相结合,让红色资源“活”起来。

红色资源活化利用的“赣州实践”显然不止于此。

近年来,赣州高度重视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不断加强红色教育阵地的建设和管理,探索“文明实践+红色场馆”建设,在18个红色场馆延伸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和红色基因传承融合发展。其中,大余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历史陈列展荣获第二十届(2022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精品奖”,寻乌县“一馆七址”活化利用项目入选2022年全国文化遗产旅游百强案例。

“接下来,赣州市将进一步做好全市红色资源普查成果运用,建立红色资源数据库,加强对重要革命遗址、纪念设施的保护与修缮,结合当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推动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研学旅游等深度融合,助力赣州红色文旅高质量发展。”赣州市红色资源保护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供稿:赣州市红保中心)

编辑:胡斐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