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哪人都多,为了回味儿时的味道,就这家,哪怕多等一会也无所谓了。”近日,家住江西九江八里湖新区的周红携子女打卡大中路步行街的“四姐妹萝卜饼”。
大中路形成于1924年,这条历经百年岁月洗礼的古老街区,曾经一铺难求的局面,因网络时代的兴起而受到些许冲击,百年来的商业地标地位也曾一度动摇。为扭转这一局面,2024年以来,九江市浔阳区创新探索党建赋能“社区+商圈”治理新模式,通过“红色”赋能、社区(商圈)党委融入、文旅加持等举措,再次催生了百年老街的勃勃生机。
现如今,整条大中路步行街区域内有商业网点800余家,商业场景涵盖购物广场、酒店、名牌专卖、餐饮等吃、穿、住、行各业态。在这条全长2.1公里的步行街上,无论周末还是上班时间,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始终呈现出的是商兴铺旺、人气鼎盛的喜人局面。
“面对新的消费场景不断涌现的新形势,让‘正能量’吸引‘新流量’、让‘优服务’吸引‘新商户’、让‘有文气’吸引‘新人气 ’的想法便催生了。”浔阳区委社会工作部的相关负责人谈起步行街的“重生”时说道。
九江市浔阳区创新构建“1+3+N”治理体系,以社区(商圈)党委为轴心,建立网格驿站党支部,统筹管理辖区居民党员和流动党员。同时,与区直单位党组织、辖区单位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拓宽党组织作用发挥途径,凝聚共建合力。通过单建、联建党组织,覆盖服务N个商圈经济组织。在实施中,设立党员示范服务岗,以“五个一”服务标准温暖人心,让群众、商户和新就业群体真切感受到党组织的温度。
“商业街区周边停车位太少,来的顾客也都在苦恼停车问题。”浔臻咖啡周经理的话音刚落,立马引起了其他商家的纷纷附和。在湓浦社区(商圈)党委组织的“商圈共商”议事协调会上,社区(商圈)党委书记钟晓菲将商户们发表的意见逐一记录,并联合商圈物业、街道等单位合力攻坚。据统计,社区(商圈)党委通过搭建协商议事平台、建立“多方联动”机制以来,已帮助解决商户群众反映的用水保障、停车难等35项民生问题。
“这是我们面向商圈商户的特殊金融贷款政策,您可以了解一下。”在“凤求凰国风”时尚女装店内,社区(商圈)干部胡丽与九江农商银行胡经理正在向商户宣传政策。为了解决小商户“融资难”问题,社区(商圈)与九江农商银行合作,创新推出特色金融产品,为13家商户争取405万元信贷支持。社区(商圈)党委推行“集成通办+下沉服务”工作模式,主动走访商户,针对办证、招工等痛点问题,协调市监部门提供上门办照服务,联合就业局举办专场招聘会,帮助52家商户招募员工60人。
为持续带动商圈人流、物流两旺,九江市深入挖掘浔阳历史文化资源,通过讲述“桂枝巷的传说”“郑板桥九江题匾”等文化故事,展示洋街、大中路历史照片,打造文化记忆长廊。1月15日晚上,社区(商圈)共享直播间开播,大中路步行街成为主要的推介内容,“在互联网经济形势下,线下实体店面临挑战,但我们看好百年老街的历史底蕴,我相信街区人气会不断提升。”参与直播的宁红茶舍商户余思思表示。
同时,该区委社会工作部整合多方力量,组建“红色蒲公英”“爱心来敲门”等特色志愿服务队伍,开展主题服务活动和惠民消费活动20场次。
2月4日,江西省首个“开心麻花”演艺新空间在大中路落成,并举行了新年首演,成为文化消费新地标。“没想到我们也会被邀请来观看演出,真是受宠若惊。”网约车司机刘彦立感慨道。
湓浦社区(商圈)党委在服务好商户的同时,关注广大新就业群体,在街区内打造了商圈加油站等服务点,着力打造新就业群体友好街区。春节期间,大中路商圈累计接待游客6万余人次,实现了文化服务与消费服务的深度融合。 (熊婷婷 陈元乐 汤高峰)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