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干部入户听诉求,百姓档案记民忧”的新服务模式在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双桥乡多个村悄然铺开,乡村干部主动叩开百姓家门,俯身倾听,将群众的心声与困难一一记录在案,为精准帮扶、高效解困开辟了新途径。

“百姓档案”:连接民心与政心

干部们怀揣着精心设计的“百姓档案”入户走访。档案内容不流于表面,聚焦于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关切——从水管渗漏、邻里纠纷到就业困难、政策咨询,事无巨细皆被纳入其中。每一户、每一人、每一事,都形成清晰台账,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以往要自己找多个地方反映问题,现在干部主动上门来问,还记在本本上,心里踏实多了!”双桥村村民李莲香看到工作人员详细记录了她反映的白蚁啃食家具问题后,感慨地说。这一个个“百姓档案”,成为连接民心与政心的桥梁。

“入户听诉”:“急难愁盼”全知晓

干部们主动沉下去,把办公桌“搬”到居民家中、小区院落,在拉家常、聊冷暖中敏锐捕捉民生痛点,此举彻底改变了以往“群众上门反映、干部坐等处理”的传统模式。“坐在办公室看到的都是问题,走下去看到的都是办法。”东垓村党支部副书记李爱红深有体会。

主动倾听不仅让干部对群众的“急难愁盼”有了切肤感受,也促使他们自觉转换角色,从管理思维向服务思维转变。服务关口的前移,极大缩短了问题发现和响应的距离。

“为民解忧”:档案力促破难题

建立百姓档案仅是起点,关键在于让档案“活”起来。乡村据此建立了高效的诉求流转和督办机制:能当场解决的立即协调;需多方联动的,明确责任部门与时限;复杂问题则启动专项协调会商机制,确保“件件有回应”。

在东垓南段口,耄耋之年的潘乔迁曾为门前道路坑洼不平困扰多年,档案记录后一周内施工队即进驻修缮;在潭溪凤落,就业困难人员李姐通过档案记录,经5+2就业之家精准对接,已顺利上岗。档案记录已促成数百件类似民生难题得到有效解决。

“民心工程”:润物无声暖人心

服务“沉”下去,民心“聚”起来。精心记录的百姓档案,不仅为精准服务提供了依据,更在干部与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充满理解与信任的“连心桥”。

“我们将乡村干部、网格员、基层治理指导员等的联系电话、微信二维码等信息公开,广泛收集群众的需求和意见,不断更新百姓档案。通过首听承办、快速转办、限时办结、提级督办的‘暖心办’回应反馈机制,实现问题解决效率与群众满意度双提升。”双桥乡党委主要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乡累计解决民生实事256件,群众满意率达96.8%。(熊诗明 郭集城 李书哲)

编辑:刘培俊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