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新余4月12日消息(记者郇康新)清晨薄雾中,一辆载着新鲜猪肉的三轮车准时驶入江西新余市仙女湖区河下镇礼珠村的颐养之家养老院。这样的场景,在杨小孟、杨小勇兄弟的日程表上,已经有规律地重复了8年。自2017年那次偶然的探望开始,这对兄弟用八年如一日的坚持,为敬老院的老人们筑起了一道温暖的“肉食保障线”。
杨小孟和杨小勇是新余市仙女湖区河下镇礼珠村人,兄弟俩都是经营猪肉摊。“当时去敬老院探访老人家,就想着自己卖的猪肉能派上用场。”谈及初心,弟弟杨小勇仍记得那个触动他们的场景。兄弟俩的肉摊收入微薄,仍坚持划出固定份额:每月雷打不动地送来30斤精挑细选的土猪肉。这份承诺历经暑夏寒冬,历经猪肉价格波动,却从未间断,迄今累计捐赠已达2700余斤。
在礼珠村颐养之家的记事本里,密密麻麻记录着每一次交接:2018年正赶上寒潮天气,猪肉傍晚送达;2020年春节期间“无接触配送”……“送肉日”已成为老人们的节日。赶上春节,杨家兄弟还顺带送上一些饺子皮,和老人一起包饺子,给老人们换一换口味。就这样,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兄弟俩始终坚持。82岁的刘奶奶用布满皱纹的手比画着:“小杨总把最嫩的里脊留给我们,这肉香,心里更暖。”
在给礼珠村颐养之家每月送肉过程中,兄弟俩总感觉还做得不够,该给“邻居”们也做点好事。两兄弟一商量,就给相邻的礼泉村颐养之家每个月也送去16斤猪肉。礼泉村颐养之家老人感叹说道:“没想到,杨家兄弟还月月送肉给我们外村的老人吃,这两个人真是心善啊。”在兄弟俩的影响下,村里的孩子们经常组成“亲友团”一起去颐养之家看望老人们,老少同乐一同包饺子、包粽子、做艾米果……
每逢节假日,兄弟俩还免费给当地多所中小学送上肉类慰问品。北师大新余附属中学后勤老师感慨地说:“杨家兄弟俩真是不简单,捐物助学,我们很感谢他们。”
兄弟俩的善举如石子入水激起爱心涟漪。“我是一名泥工,整天和水泥砖头打交道,听说了他们的感人事迹,我也自发加入献爱心队伍,和他们一起给老人们送肉,我觉得非常值得。”泥工严师傅高兴地说。爱心形成了同频共振的力量,潜移默化带动了周边村民、当地驾校职工等加入献爱心队伍中来。
“我们只是做了点小事,能带动这么多人很意外。”面对赞誉,杨小孟腼腆地说。这对不善言辞的兄弟,用八年时光在仙女湖畔践行无声誓言。他们的故事印证着:最朴素的善意,恰是文明乡村最动人的风景;最持久的坚守,终汇聚成敬老爱老的文明之光。
- 2025-04-21 13:50:49
- 2025-04-21 12:43:35
- 2025-04-21 08:20:03
- 2025-04-21 08:23:03
- 2025-04-21 09:46:59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