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萍乡9月7日消息(记者邓玉玲)“24小时不关机,随时待命。”这是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一位70岁退休老党员的工作状态。唐太富大半辈子都在做基层调解工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只要党需要,他总会义无反顾。

基层调解工作,大部分面临的都是家庭、邻里、婚姻等各类民事纠纷,有些时候当事人情绪激动,还会大吵大闹。对此,唐太富总是耐心地向他们讲法律、话亲情,打比方、举例子,以坦诚中肯、情理交融的方式,让双方打开心结,最后促成纠纷解决。

调解现场(央广网发 龚婷 摄)

“远亲不如近邻,不能因漏水问题导致两家关系僵化。”家住萍乡市安源区白源街新村社区的刘女士家因厨房漏水,导致五楼住户陈女士家的吊顶和墙面渗水发霉,两家因维修费用问题迟迟没有达成和解。唐太富了解情况后,联合派出所民警与双方业主进行了协调,在调解的过程中,唐太富始终坚持以情动人、以法育人,耐心做好说服教育工作,并本着公正公平的态度给出了合理的意见建议,为双方打开心结。

化解基层群众纠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原本以为半路出家的他以“爷爷级”的年龄很难做好这项工作,但是他却凭着刻苦的精神,不断给自己“充电”,学习法律法规,丰富调解知识,在日复一日地坚持中走出了一条独有的调解之路。“办事要一碗水端平,老百姓才买账。我作为一名党员,做事公平公正,从来没有出现‘帮亲不帮理’的现象。”自2016年以来,唐太富已累计成功调解200余起纠纷。

“我对人民调解这份工作有感情,群众也非常信任我,所以我一定会将这份工作一直干下去。”尽管唐太富今年已经70岁了,但是他依然没有放松自己,他正以“老牛自知黄昏近,不用扬鞭自奋蹄”的老黄牛精神在调解工作中奋力前行。

编辑:刘培俊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