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赣州11月15日消息(记者邓玉玲 通讯员叶功富、叶相发)“小广场的灯坏了,摸黑跳广场舞很不安全。”“鹅湾里小组的涵洞桥道路坑坑洼洼,要修补一下。”连日来,一场场别开生面的“乡村夜话”在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各个乡村有序开展。茶余饭后,大家共聚一堂,围绕着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治理等建言献策,共同解矛盾、话发展、谋振兴。

大余县把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作为第二批主题教育重要抓手,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大力开展“乡村夜话”活动,和群众面对面拉家常、谈想法,精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持续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我们石坪组的河道有些淤积,需要清理一下。”“洋房孜小组主路至形背组主路的交叉路口有急弯,要安装道路反光镜。”“天气变冷了,要多关注村里的空巢老人。”近日,大余县新城镇灌湖村祠堂灯火通明,5名镇、村干部和30多名村民齐聚一堂,“围桌”夜话。

“大家提的建议都很好,我们都会安排。在这里,我也向大家汇报一下今年村里做的几件民生实事,村里的主干道和新坳组的入组路已经拓宽了,路灯也安装到位,罗田组至大田组的机耕桥也修好了……这些都离不开大家的支持,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支持村里的工作!”活动现场,新城镇党委组织委员肖玉梅将建议一一记录,并向群众反馈已解决的6项困扰百姓的民生难题。

大余县扎实推进“进百家门、知百家事、解百家难、圆百家梦”活动,以“乡村夜话”为重要抓手,要求县、镇两级机关党员干部深入挂点联系村,到群众家里坐一坐,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倾听群众呼声,共商致富之计。

“乡村夜话”列出“问题清单”,收获“幸福账单”。“陈书记,村里有的小组的林权证已经发下来了,我们坳下组的什么时候能发啊?”“农贸市场的地基已经打好了,什么时候能建好呢?”近日,大余县樟斗镇横江村的樟树下热闹非凡,干部群众围坐在一起拉家常、解纠纷、谋发展。

“官田孜、圩上组的林权证已经发放到位,其他小组要尽快把材料准备好,我们才能向上申报。大家非常关心的农贸市场,年前就能建好,大家请放心!还有村里打算建一个油茶加工厂,把我们村的油茶产业做大做强,大伙有什么好的建议都可以说一说……”针对村民提出的问题,横江村党支部书记陈世福耐心解答,并向村民汇报了明年的工作计划。

“乡村夜话”改进了干部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搭起了心灵沟通的桥梁。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大余县已开展“乡村夜话”2000余次,收集实事1.2万余件,制定解决措施2.6万余条,已办结8900余件,赢得了群众的广泛“点赞”。

编辑:刘培俊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