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识字读书到日后为生存而做的一切,不是因为伟大的目标和纯粹的理想,而是像尘埃一样的飘忽附着,偶尔的停歇,一次次被吹起、再沉下又上扬。伴随着对脆弱个体的无尽同感,底层生活经验给了我关于生命底色的情绪理解,引导我用画去面对眼见的世界。

  ——雷子人

  红线:雷子人个展于2021年4月25日在美术文献艺术中心开幕。同时,邀请到批评家、策展人杜曦云与艺术家雷子人就其创作展开对话。

  杜曦云:你的画面中是各种活色生香、盛世繁华,但却散发着悲苦之气,这悲苦从何而来?

  雷子人: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六七十年代物质相对匮乏,但阳光日暖,自由与孤独并行,记忆中的童年像一粒尘埃,借着光照能看见它起落升腾,更多时候只能凭感觉凝视它。从识字读书到日后为生存而做的一切,不是因为伟大的目标和纯粹的理想,而是像尘埃一样的飘忽附着,偶尔的停歇,一次次被吹起、再沉下又上扬。伴随着对脆弱个体的无尽同感,底层生活经验给了我关于生命底色的情绪理解,引导我用画去面对眼见的世界,有希望看到的“理想国”,有难以排解的虚妄,反反复复便接受了其中的“真实”———痛感是表达必要的催化剂,我信任这种对话方式。

  杜曦云:你的作品中,人世亦真亦幻,各色人等在世俗欲望中变形变相,似乎被有形或无形的鬼魅能量牵制,无力挣脱涛涛浊世,索性共谋。你相信生命有归宿吗?

  雷子人:我并不喜欢阴暗物质,“牧童的歌声”和“在希望的田野上”是我更怀念的日常。八十年代末我离开故土,有放大眼晴看北京的冲动。大一期间第一次在王府井老中央美院U字楼教室感受过“沙尘暴”,屋里与屋外的颜色强烈置换了,印象中仅仅只是好奇,丝毫没有伤感、忧虑,更没有对生存环境或者未来的所谓关切,就像自己从来不知道什么叫“青春期”。对一个野蛮生长的生命,定义其意义不是它本身的需要。“欲望”是生命的原动力,“希望”是赋予生活美好的托词,有时虚幻,有时实显,回望中的风景与图像追寻的梦想有时会重合,有时则背离,向左向右并不完全由自己掌握,我的创作命题多有“青空”“浮云”“妙果”“无往无来”等,大概是对生命意识的潜在回应,沿着不确定的路径把际遇呈现出来,这大概是绘画能做到的事情。

  杜曦云:你的作品和中国本土、传统、典故等关系密切,全球化似乎让当代中国人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你认为呢?

  雷子人:现代美术教育中的中国画专业学习,最频繁出现的关键是就是“传统”,事实上与此相关的知识生产或视觉生产,几乎无法离开这一中心话题,“本土、传统、典故”等等都有底色的意味,在此基础上的所有努力不妨看作是调和色,并因此形成新的传统和再生发展。我比较注意与之相关的符号、修辞、语法等等要素,藉此能在画里获得“呼吸感”。在我看来,绘画用来满足视觉审美是最低要求,我更希望它是一种对话传统和当下的方式,在“呼吸”间寻找那些隐秘的色空。流泪的面具有扎心的感觉,接近真实不一定要呐喊。

《红太阳之一》纸本设色 40.5×35cm 2021

《红太阳之二》 纸本设色 35×28cm 2021

  杜曦云:“空”归向何处?

  雷子人:着实相而存于无名处。再现或虚拟物质世界的视觉游戏服从知识链的传递,实践或批评的动力来自游戏参与者的规则设计和规训法则,在图像或文本阅读中产生认同、沿袭、误解、隐藏、挪用、改编、修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绘画艺术没有纯粹的创新,最多只有超凡的更新,我疑问从古典式的模仿到后现代意义上的解构是否始终存有一个潜在的成象坐标,指向人与色空万象的各种悲欣交集,画不过是人所过往之迹,于虚空中的短暂停歇。

《米氏云山2号系列之一》 局部

  杜曦云:不戴面具的面孔也在悄然淌泪,那些殷红的细线或直或曲,把烟火尘世的男男女女交织起来,仿佛有宿命感。你读《金瓶梅》吗?

  雷子人:《金瓶梅》里的情色只是表象,更深刻的是情色背后关乎人性和社会的隐指,性的欢愉本质上是生命消散的过程之一。有人就有是非,身体哲学所涉及到的命题可解且不会终结,情爱、性爱借肉身部分表达所见,纠结、苦痛也同样部分还原肉身的本能,精神在同情肉身的负载,超脱是一种极致的诱惑。对历史、他者或自我的注视,像一幕幕舞台剧,无论怎么妆饰或本色出演,都有原形毕露的宿命,正因此,需要用爱和同情去灌注生命,流泪是一种坦然的释放。

  杜曦云,策展人,1978年生,2000年于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获学士学位。2006年于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史系,获硕士学位。曾任上海昊美术馆副馆长、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副馆长。他的艺术观点著述于各类杂志和出版物,并曾创办和主编《艺术时代》等刊物。他曾参与组织、策划多个展览和项目,近期包括:武汉·赵半狄的小窝,武汉美术馆,2021;我与博伊斯·赵半狄的小窝,上海昊美术馆,2020;联合构筑,苏州金鸡湖美术馆,2020;我与博伊斯·杨振中,上海昊美术馆,2020;我与博伊斯·周啸虎,上海昊美术馆,2019;上海文件:匀速运动,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2019年;蒙塔达斯:亚洲礼仪,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2018年;今日之往昔:首届安仁双年展,2017年;走向未来:马德里·北京音乐潮,塞万提斯学院,2017年;萧条与供给:第三届南京国际美展,百家湖美术馆,2016年;北京·798诞生纪(2002-2006),宋庄美术馆,2016年。

  雷子人,1967年生于江西,文学博士,艺术学博士后,先后学习、工作于中央美术学院(本、硕、博)、清华大学(博士后)、中国人民大学(教师)。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会员。现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江西画院院长、江西省美术馆馆长。主要从事中国画创作及理论研究,兼及20世纪中国装饰艺术史研究,当代水墨等架上绘画创作、陶瓷创作、当代中国乡村社会图像生产及其再叙事研究等。作品收藏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湖北美术馆等。主要获奖:首届美术文献展文献奖。主要个展包括:“入境无语”,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2003年;“出入境·渼陂”,山东省博物馆,2012年;“误绘”,北京蜂巢当代艺术中心,2013年。主要群展包括:“新中国画大展”,上海,2000年;“和动力——济南国际双年展”,济南,2020年,等。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