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纪念日。在江西宜春,95岁抗美援朝老兵刘蕴华借着镜头,祝福祖国繁荣富强。

刘蕴华,95岁,出生于1926年10月,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新田镇人。先后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战役中多次立功,参加大小战斗200余次,颈肩、腿部等有多处枪伤。一提及他的军功章、证明书、照片等老物件时,刘蕴华放下扫帚,打开了“话匣子”。听着刘老娓娓道来的故事,我们仿佛亲眼目睹血腥战场、鼻翼嗅到浓浓硝烟、耳畔闪过阵阵弹片,一下子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危机四伏的峥嵘岁月。

投笔从戎 跟随部队解放大西南

1949年9月18日,还在宜春中学读书的刘蕴华积极响应解放军征兵号召,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第16军。随后分配到剿匪指挥部工作,那年,他23岁。“记得当时是一个同乡老红军问我想不想加入解放军,我立马就答应了下来...”刘蕴华说道。

1949年10月22日,根据毛主席、二野刘邓首长指示,第五兵团发出《战字第3号命令》,司令员杨勇、政治委员苏振华率领所属16、17、18三个军挺进贵州。于是,刘蕴华随第五兵团开始进军大西南。

“我们要进军大西南,白崇禧却要把路拦...我们要打他个稀巴烂...”这是刘蕴华所在部队进军大西南的一首战歌的部分歌词。虽然过去了72个年头,但刘蕴华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然记忆犹新,并向我们讲述起翻越湘西雪峰山及高地争夺战的经历。

横亘于湘西南的雪峰山脉,由南至北绵延200余公里,处处峰峦叠嶂,沟壑纵横,主峰高达1934米,为湘中通往湘西和滇黔要道上的天然屏障。1949年11月,刘蕴华所在的第五兵团到达雪峰山脚下,由于山路窄弯多坡陡,部队决定减轻所带行李,稍事休整后开始爬山。当日,天空下着瓢泼大雨,道路泥泞不堪,给部队行进带来了极大阻碍,2个多小时行军不到4公里路。尽管如此,部队并没有因此停下脚步,而是克服重重困难继续前行。“不知走了多久才到达了山顶,沿途不断能看到从山上滚下来的国民党部队车辆残骸...雪峰山山中有山,许多山路极为狭窄湿滑,一不留神,连人带车都会翻下山去。同志们就手拉着手,互相保障着战友的安全...一路下来,有许多战士滑落,牺牲在山隘。”说到这里,刘蕴华有些哽咽。

据刘蕴华回忆,1949年11月4日,第16军进入贵州境内后,在雪峰山附近的一场高地争夺战中,包括他在内的300余名解放军战士发起冲锋,在两名老战士的带领下,三人冒着枪林弹雨以最快速度成功抢占高地。随后,部队一路夺取天柱县城,并继续以摧枯拉朽之势直插贵阳,沿途相继解放三穗、镇远、施秉等地。11月14日,二野第五兵团顺利进驻贵阳,11月15日,贵阳宣告解放。1950年1月,刘蕴华跟随部队离黔继续西进,相继参加了解放四川、西藏等地的战役。

抗美援朝 不畏艰险的优秀侦察兵

1950年7月,上级下达抗美援朝紧急作战命令,刘蕴华应召编入第16军47师赴朝作战,期间从事过机要员、炮兵、通讯员、侦察兵等工作。“在朝鲜,哪里有危险,我们就去哪里。只要想到身后有党和人民的支持,我们各个视死如归……”回忆起抗美援朝战争时,刘蕴华激动地说道。

在朝鲜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弱胜强,五战五捷,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其中志愿军侦察兵功不可没,因为他们获取的情报是志愿军首长进行战略决策的重要凭据。

据刘蕴华回忆,1953年初,部队刚到战场,对其面对的敌人不太了解,因此首长下令将获取敌营的情报作为开展工作的重中之重,比如敌营部队番号,炮兵部署、武器装备等情况都必须搞清楚。于是,刘蕴华从第五兵团47师转入32师协助开展侦察工作。

为做好侦查工作,刘蕴华在完成日常任务之余,还努力学习日语、朝鲜语、英语及当地“土话”,经常与战友们冒着生命危险翻山越岭开展侦察任务。有时,正面侦察和纵深侦察均不能完全获取确凿情报,为高质量完成任务,刘蕴华和战友们想法设法潜入敌军后方,或隐蔽在敌占区附近的山上,长时间观察敌人活动情况、兵力部署等。刘蕴华回忆说,“我们(侦察兵)一般晚上开展行动,白天就在坑道里开会,讨论、分析、汇总侦察到的情报并及时通过无线电传达给部队,直到把敌人阵地的情况了解清楚为止。”

1953年7月,刘蕴华在执行轿岩山战役的一次前期侦察任务时,路遇敌营装甲车,在此危急情形下,他没有惊慌失措,而是依托有利地形,迅速找到了安全区域埋伏起来。当他发现前方仅有一辆敌营装甲车时,他决定冒险一搏,将随身携带的RPG-6反坦克手榴弹紧紧握在手里,等装甲车经过时,他看准时机,用力将手榴弹扔向装甲车,只听“轰”地一声,装甲车驾驶舱被炸毁,刘蕴华因此立功一次。此后,由于侦察情报充分,志愿军战士浴血奋战,轿岩山战斗取得最终胜利。

1953年7月,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刘蕴华随部队撤离朝鲜。在返回祖国的途中,刘蕴华被安排进入军事大学学习,一年后,到旅顺海军基地,学习接管苏联海军装备,成为一名海军战士。之后刘蕴华参加了金门料罗湾海战、崇武海湾战役等,期间表现英勇卓越,多次立功。

复员返乡 始终坚守老兵本色

1973年,刘蕴华因胃病症状严重,惜别部队返乡养病,到宜春市袁州区商业局下属冻肉厂担任仓库保管员,几十年如一日地辛勤劳作、默默奉献。

作为曾经保家卫国的军人,刘蕴华从不居功自傲,时刻以“退伍不褪色”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以一颗平凡而又感恩的心对待生活,保持着一名老兵的本色。在冻肉厂工作多年后,厂子拆迁,原本可以获得一套公租房的他,却将名额让给了他人,自己却租住在一间地下室里;有一次,市领导走访时提出帮他安排住所并聘请护工照顾生活,也被他婉拒。周围的人表示不理解,刘蕴华却说“现在的生活已经蛮好了”。刘蕴华非常注重家庭教育,时常叮嘱子女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父亲常教育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和平生活来之不易,不要给政府添麻烦,多想想为国家作贡献...”刘蕴华的女儿刘鸣秋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