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底清风 豁我心胸——谈祝安峰的国画艺术

2017-07-17 17:00:00来源:央广网江西频道
  文/李 晖(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由于工作上的关系,认识祝安峰先生已经20多年了,他一直在基层文化馆从事群众文化的辅导、创作和组织工作。工作之余,他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默默地探索书画艺术的奥妙。
  安峰先生走的是一条自学成才之路,他成长的那个年代,由于种种原因,只勉强读完了山窝窝里农业初中,便走上了谋生之路。种田、当民办老师,后来成为文化馆的专业干部,一路走来,凭他的执着、顽强,不断破格晋升,成为正高职称的行家、高手。
  安峰先生的出生地是赣、浙交界的边远山区小村,可这里书乡气息浓郁,古往今来都有崇文重教的好风气。老百姓扫把当笔,盈丈大字一气呵成,能书者比比皆是。同时,祖先还留下了许多明清恢宏古建,雕梁画栋,布局大度,现在是重点国保单位,省非遗保护项目。村四周青山绿水,充满着诗情画意。也许就是这些良好的生存环境,造就了他对书画艺术领悟的天赋。他首先是写得一手好字,之后学习绘画。由于他有很好的画外功夫,入道很快,他画山水、花鸟,尤其擅长写竹。
  祝安峰画竹,是一张很有艺术含量的文化名片。他对竹画的探索,已逾30多年。从古人入手,认真揣摹各个时代不同画家竹画的表现手法、特点,认真分析古人的用笔、用墨,枝竿穿插、竹叶组合。他生长在农村,村边、地头、山坡随处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竹。工作之余他一个人常穿行于山间地头,仔细观察竹子在不同季节和晴风雨雪中的变化。在他笔下,无论是村边小竹还是山上毛竹,无论是水墨还是彩墨,都发挥得淋漓尽致,作品笔酣墨畅、诗情画意、雅俗共赏,或清新娴静,或苍茫劲挺,洋溢出清风雅韵。特别是写意墨竹,张扬开阔,有“醉来索笔索纸墨,一挥百幅成江河”之大气,笔走龙蛇,并吸收了王铎书法的涨墨用法,一气呵成给人以震撼。在表现露竹、雨竹,画面厚重,枝叶茂密时增添了不少艺术魅力,给读者带来更多的遐思和回味,画面布局密不通风、疏可跑马,既有古人的法度,又有今人的笔墨境界,以形传神,刻画出竹子“劲节逾凡木,虚心异众草”不同凡物的性格,赋予了竹子人性化的东西,表达了为人应该正直、虚心、挺拔凌云、淡泊明志的精神境界。
  读安峰先生的竹画是一种精神享受。他的山水画也不例外,如何从传统的山水画陈陈相因的程式中闯出一条新路,安峰先生困惑过,彷徨过。他反复临习《芥子园画传》,细心探索古往今来许多名家的优秀作品,传统的、现代的无不涉猎。他经常跋山涉水、穿行于大山深处,古老村落,写生采风,把从临摹中学习到的优秀技法运用到写生中,从写生中积累创作素材。从他的一批写生作品中,足可窥见其艺术造腻。
  安峰先生工作,生活的赣东北是画家得天独厚的地方,三清山、婺源、鄱阳湖……都是画家取之不尽,画之不竭的奇山秀水,他的画大写大染,融入了许多草书的笔法,看起来随意却不失法度,线条苍劲有力,极富弹性。作品气势磅礴、用色用墨、胆色相济。他画得最多的是三清山。他笔下的三清山,勾、皴、擦、点、染,步步深入,一鼓作气。他尤其能抓住三清山的特点,潦潦几笔便能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三清山奇峰怪石的神韵。读者一看便知道画的是三清山。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艺术个性。
  安峰先生笔下常表现的还有苍松、红梅、幽兰、枇杷、葡萄等等。扎实的书法功底成就了他不同凡响的绘画功夫,他的作品浑厚大气、苍润质朴,线条曲处宛转遒劲,直处刚健有神,雄浑不失挺拔之姿,酣畅不离奔放之气。在未来的艺术道路上,凭着他的谦虚好学,凭着他的执着、顽强,定将拥有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编辑: 李竟成
关键词:

笔底清风 豁我心胸——谈祝安峰的国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