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精品赣剧 从乡村走来

2016-09-13 20:25:00来源:江西日报

  ——对《詹天佑》的解读

  二室二厅的居室,不足90个平方米,是鄱阳县赣剧团的办公室。赣剧《詹天佑》的主创人员们就汇集在这里。导演童薇薇从上海来了,作曲程烈清从南昌来了,编剧王季桂从上饶来了,灯光设计师、舞美设计师也都来到了这简陋而温馨的居室。在他们的面前,是一份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上饶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组织《詹天佑》剧组赴南昌演出的工作方案。按照安排,他们必须在2月23日赴昌装台,然后是对光、内外景布置、联排、彩排以及举行新闻发布会等,直到2月27、28日的公演。这天已经是2月20日了,一个字:急。

  “《詹天佑》即将赴昌演出,你的心情怎么样?”记者问剧团党支部书记、詹天佑夫人的扮演者何益萍。

  “到省城、到首都去演出,一直是我们的愿望。当这个愿望正走向现实时,我很激动。”

  是啊,整个《詹天佑》的剧组人员都应该激动。《詹天佑》已经在南昌演出过了两回。2002年12月,该剧参加了江西第二届艺术节,荣获优秀剧目奖等15个奖项。应该说,在艺术上《詹天佑》已经得到专家的初步认同。在中国“戏剧之乡”鄱阳,人们爱看赣剧,爱听饶河调、弋阳腔。鄱阳县赣剧团之所以在40年来从未摘下过赣剧的招牌,就是因为深深扎根于这方戏剧的沃土。近些年,剧团每年平均演出近500场,观众达200多万人次,足迹遍布鄱阳湖畔、信江两岸。《詹天佑》也在获奖的同时获得了观众,短短两年时间就演出近40场。但是,一旦走出了这方土地,《詹天佑》是否还会震撼观众?在另一方舞台上,人们是否还会像可亲可敬的父老乡亲那样,给予自己掌声?这,成了大家心里的一个结。

  曾获得“服务基层、服务农民”全国文化先进集体称号的鄱阳县剧团组成了《詹天佑》的剧组,所有角色都由一群长期在基层演出的演员担任,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程烈清能够理解。在中国四大声腔中,“昆山腔雅,弋阳腔谐”,已经走过了600多年历史的弋阳腔往往和昆山腔并列。有人因此大胆地认为,弋阳将会是中国戏剧的新地。在人们高度关注保护弋阳腔、重振赣剧的时代,在人们翘首以盼既能深入百姓心中,又能登艺术殿堂的赣剧剧目的时代,《詹天佑》以赣剧的名义,从乡村走来,该有多少期望的目光如阳光般洒满她的身上。

  王季桂也许能够理解。自1982年至今,他反复修改、加工《詹天佑》,光剧本就发表过三遍。都说“十年磨一剧”,他却是二十二年磨一剧,为的是什么?为的是弋阳腔是上饶的特色,是上饶的文化品牌;为的是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是咱婺源人,是咱家乡的骄傲;为的是詹天佑修京张铁路的那股气,那种神。剧组就是以詹天佑修京张铁路的精神,打造着艺术上的京张铁路。这种艺术创造的独特体验,怎能不激起观众的共鸣?

  上饶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杨春虹也能够理解。她知道鄱阳县赣剧团为节省费用而在一个标准间里安排近十名演职人员住宿的故事,知道他们下乡演出的种种艰难和辛苦。一个深深扎根于乡村,植根于农民的县级剧团,能够发展到现在具有艺术原创力的局面,岂是一朝一夕就能办成的事。但她坚信:《詹天佑》是一部“还戏于民”的赣剧。

  《詹天佑》的导演童薇薇也能够理解。她说:一样的是詹天佑修铁路的精神,而不一样的是和詹天佑修京张铁路的那个时代不同了,而有了这样一点,《詹天佑》的创作和演出都富有时代特色。是啊,从省、市到县,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詹天佑》演出,上饶市和鄱阳县共投入了100多万元来打磨这部精品赣剧。人们寄望《詹天佑》能够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寄望她在艺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人们更希望魂牵梦萦的赣剧,能够在艺术的百花园里,鲜艳绽放。社会关注,政府支持,我们岂能坐失提升艺术水平、锻炼发展剧团的难得良机?

  还有很多人能够理解这种感情,因为在两年来打磨《詹天佑》的时间里,人们的心灵已经相通。

  急是急,好在《詹天佑》长年累月在演,只要人马召集,就定会出一台好戏。紧张归紧张,对艺术的追求牵引着他们走向更高的舞台。

  2月27日,江西艺术剧院的夜晚。当熟悉了古装的演员披上现代的华装,当西皮二黄的弋阳腔演绎詹天佑的民族魂爱国情,我们期待着——掌声为他们响起。

编辑: 谢元森
关键词:

精品赣剧 从乡村走来

二室二厅的居室,不足90个平方米,是鄱阳县赣剧团的办公室。赣剧《詹天佑》的主创人员们就汇集在这里。导演童薇薇从上海来了,作曲程烈清从南昌来了,编剧王季桂从上饶来了,灯光设计师、舞美设计师也都来到了这简陋而温馨的居室。在他们的面前,是一份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上饶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组织《詹天佑》剧组赴南昌演出的工作方案。按照安排,他们必须在2月23日赴昌装台,然后是对光、内外景布置、联排、彩排以及举行新闻发布会等,直到2月27、28日的公演。这天已经是2月20日了,一个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