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说廖杰

2018-04-19 10:46:00来源:央广网江西频道

文/徐夫耕

  说话儿,画画儿,在我看来似乎一会事儿。形象的语言与语言的形象可以概括一切艺术所存在的内核。

  廖杰,朋友称他在主持节目时常常妙语连珠,幽默风趣,而我知道他在跨界的画家群中其水墨丹青信手拈来,灵动飘逸。

  “2017艺术江西”读了他的《屈原与渔夫》。

  我曾经作过《对曰图》,故十分熟悉。

  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人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我抄录过《史记》中语作为《对曰图》的题词。

  在我看来是两种世界观的交锋,

  甚至觉得司马迁虚构了渔夫这一人物。

  梁实秋先生之《读画》有言:"也许中国画里的诗意较多一点,画山水不是"春山烟雨"就是"江皋烟树",不是"云林行旅"就是"春浦帆归",只看画题就觉得诗意盎然"。

  中国画上题字是宋以来大家所习惯接受的形式,有时候,画中无字倒觉得缺点什么。

  然而,梁先生却写道:

  "画上题诗,至少说明了一点,画里的诗意有文字表达的必要"。

  这"表达的必要"应该正是题画的要旨吧。

  我一时曾被《五叔与半斤》所朦胧。

  "五叔"是主人形象,"半斤"是萌宠,

  这一主一萌常出于廖杰的笔下何?

  后来听说在《五叔画话》中写道:"五叔看透了世界,参透了世事,半斤则看不懂世界,也看不清世事……"

  这一话语场倒是一般画家不常有的幽默,

  幽默得趣味顿生,引发出许多的话儿与画画儿了。

  《礼记·乐记》中有一句话:

  "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

  声音与情绪的关系是很原始的。

  叔本华的"意志的客观化",他所谓的"意志"包含情绪在内,"情绪"原来含有"感动"的意思。

  节奏是抽象的,只能引起各种模糊隐约的抽象轮廓。

  如兴奋、凄恻、唐颓、眷念……

  诗于声音之外有文字意义,诗所表现的情绪是有对象的;画所表达的对象是有情绪的。

  诗中有画,诗可不依赖于画;

  画中有诗,画可得依赖于诗的吟点,

  因此,模糊隐约的抽象轮廓,有的需要旁白,有的不需要旁白。

编辑: 王一凡
关键词:

评说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