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彦河,号古铁,字溯,1971年生于陕西。1995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专业,师从陈国勇先生。一直致力于当代中国水墨的探索与研究,现为江西省画院特聘画家,江西省美术馆专职画家。

主要展览与获奖

2019年7月 《大梓墨道——问水》上海当代水墨画会邀请展 特邀参展艺术家

2018年11月 “超越地平线”韩中书画交流展 参展艺术家

2018年8月 “水墨风韵”2018全罗南道国际水墨双年展 中国参展画家

2018年5月 “大隐于石” 2018当代国际水墨邀请展 参展艺术家

2018年3月 “烬·介”苦木&古铁 双个展

2018年2月 “通天的孔”陈彦河水墨鉴藏……>>了解更多

美注定在回避中展示,越残酷就越是诗篇,或者说画就是为去除画意的一切。生漆质朴而纯净,由浓稠的乳白氧化为绝对纯粹的漆黑,这是一种不自觉的突变过程。画者在漆酚的作用下,皮肤的病态溃烂在渐渐的愉悦中发酵,变的不能自拔,变的若无其事,变的深彻肌骨。在无限的痛苦中大漆在蜕变,在堆积,在昏眩的状态下肆意横流。焦灼伴随着昂扬,极度美妙在残酷的侵蚀下,在血脉,在肌肤里蔓延生长。庄严肃穆中山体变的巍峨。而光滑的表面下是浓重漆黑的肌骨。

饱满结实的大脑充斥了令人作呕的臆想,而灵活的手指在行动中,在偶发中令心灵得到重生。思考变的可笑,无拘无束天真烂漫的肢体将原始本性的整体突变为微醺的状态。一切都不可知,一切都都令人奇妙,在无限愉悦的痛苦中自性自觉……>>了解更多

这次在江西791美术馆的展览定名为“筑漆为山”,有何深意,请您简单地介绍一下?

中国传统绘画是指山水、花鸟、人物。这次我用大漆材料作为媒介更多地倾向于一种实验性的探索,我试图用“大漆”语言,第一表达一种传统意义的“山的感觉”,第二与当下的语境结合,也就是怎么用漆这种新媒材来构建一种既传统又有当代感的一种样式。

您的作品中蕴含着一种“文气”,可以谈一下您的艺术特色及您的创作理念吗?

经过多年的绘画训练,以及对古代文化的不断的学习和滋养,它形成了我对传统文化的个体特殊认识。中国的传统绘画里面更讲究内蕴,内涵的东西,而不倾向张扬。即使外在张扬骨子里也要有一种内敛的感受。所以说,我认为所谓的文气实际上是对古代文化长期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潜移默化的内在感受。如果对传统的器物,壁画,雕塑等传统的文化不了解,也产生不了这种所附带的文化内蕴,这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所谓创作理念,在我的短文里已表述过。艺术家长期积累和滋养形成的艺术状态,在表达过程中以及在作画过程中会形成一种,动作先于大脑的一种状态,应该是一种突然激发出来的感受,大概可以理解为手先于大脑的一种创作状态。当然这种状态的形成是日积月累以及在极度兴奋的状态下……>>了解更多

人目之所触的周遭,即其所在的地域环境,对其艺术观念的形成是有基础性的影响的。在江西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地域,从事当代艺术与抽象艺术是需要勇气的。因为一个相对保守、僵化的地域,在其观念上天然的会倾向于“传统”,也会自然而然的在这种压抑环境里滋生出一种审美的压抑和艺术的惰性。即没有突破自我的勇气,不敢于去挑战自己,挑战其所面对的环境,太多的人停留在自己的“过去”,抱着历史的荣誉而颐养天年,与其说是这一种自我安慰与保护,还不如说是一群人在艺术上的“政治姿态”。这也是在消费时代下的艺术当代性的困境之一,也即瓦尔特·本雅明所批判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所指涉的艺术现象……>>了解更多

凡注明“来源:央广网江西频道”或图片logo为“CNR艺述”的所有作品,均为央广网江西频道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尤其通过本网发布的作品图片,受著作权人委托,本网在此声明禁止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未经书面授权的情况下违法转载或使用。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 版权所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