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全面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要处理好五个关系

2015-07-17 10:24:00来源:央广网江西分网

  中共江西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 赵爱明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把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作为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四大任务之一,并提出着重从健全党管人才领导体制,创新集聚人才体制机制,完善人才流动配置、评价激励、服务保障机制等五个方面改革创新。全面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正确把握和处理好五个关系。

  一、健全党管人才领导体制应处理好“统”与“分”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择天下荚才而用之,关键是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党管人才是人才工作的根本原则。随着人才强国战略的稳步推进,党管人才工作格局初步形成。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与人才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相比,一些地方党委、政府对人才工作的宏观统筹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在定位和制度建设上还缺乏统一规范,各人才工作职能部门力量还未能有效整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还缺乏有效载体和途径,等等。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健全既有统一部署又有分工协作,既有宏观把握又有微观协调的人才工作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创新党管人才方式方法,逐步提高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

  一是党委要“统”得起。实践证明,党委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一把手亲自抓“第一资源”,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工作得力,人才工作就“统”得起来、落实得下去。各级党委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重点抓人才工作战略思想的研究、总体规划的制定、重要政策的统筹、创新工程的策划、重点人才的培养、典型案例的宣传,把人才工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综合考核指标体系中,提高人才工作专项考核的权重,运用好考核成果。党委一把手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带头开展人才工作调研,协调解决人才工作的重大问题,发挥示范作用。完善人才工作领导(协调)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对重要人才工作、重点人才政策、重大人才活动进行协调部署,切实把人才工作“统”在党委的坚强领导下。

  二是组织部门要“牵”得住。组织部门在人才工作中牵头抓总,要找准牵头抓总定位,分清主次,不大包大揽,聚焦分析人才形势、研究人才政策、服务人才需要、加强人才思想教育、营造人才发展环境等方面,牵住人才工作的“牛鼻子”。健全牵头抓总工作机制,通过完善科学决策机制、分工协作机制、沟通协调机制、督促落实机制等,加大工作统筹和协调力度,力求抓出成效。

  三是部门职能要“分”得清。党管人才不是组织部门一家管人才,人力资源管理、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等部门以及科研机构等,都是重要的人才工作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应更加积极主动地抓好各自领域、系统的人才工作,克服部门利益、局部利益对人才资源的不合理分割,克服部门之间人才政策相互脱节、相互掣肘的现象,按照党委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原则,科学划分人才工作职能部门职责,解决职责不清、多头管理、力量分散等体制问题,形成推进人才工作的整体合力。

  四是社会力量要“参”得进。人才发展事关全局,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涵盖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人才中介机构等社会组织,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是做好工作的重要基础。要强化用人单位人才开发的主体地位,通过宣传教育和政策引导,更好地发挥其在人才培养、吸引、使用中的主体作用。要充分发挥社会团体、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才中介机构在联系人才、团结人才、服务人才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形成全社会关注和参与人才工作的浓厚氛围。

  二、创新集聚人才体制机制应处理好基层探索与顶层设计的关系

  集聚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改革的对象包括人才管理机构、企事业单位等用人主体,改革的环节包括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等诸多方面。集聚人才体制机制改革要改得准、走得好,必须坚持基层探索与顶层设计相结合。

  基层探索胆子要大。创新来自基层,创新来自实践。要放手让各类人才改革试验区大胆探索,在实践中创造各具特色的科技研发和管理模式,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要及时总结改革试验区的成功经验并加以推广,对探索中出现的失误和不足,应及时指导、正确引导,确保人才工作改革创新沿着正确方向推进。

  顶层设计步子要稳。面对人才发展新形势新任务,一定要拿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气,搞好人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顶层设计。同时也要稳妥审慎,三思而后行。对一些重大改革,方法上可以采取先易后难、先“小块试验”再“大田移植”的办法,工作上可以先提出总体思路和实施方案,推行起来稳扎稳打,积小胜为大胜。对于改革进程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调查研究和综合研判,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做到“蹄疾而步稳”。实践证明,只有经过基层大胆试验,并不断完善顶层设计,改革红利才能得到最大释放。

  三、完善人才流动配置机制应处理好“无形之手”与“有形之手”的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流动配置人才资源的机制可以概括为“两只手”,即市场机制发生作用的“无形之手”,党和政府宏观调控与行政干预的“有形之手”。要深刻理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重要论断,辩证看待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把“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

  要撒开“无形之手”的“手掌”。放手让市场在人才资源流动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体制上,要打破人才流动条块分割,破除人才流动壁垒,让人才能够在城乡之间、行业之间、用人单位之间自由流动,让地区之间、体制内与体制外国内与国外人才能够自由畅行,真正使人力资源实现全社会的自由流动与合理化配置。机制上,要把由政府主导的人才资源调配职能转向市场,突出市场主体地位,强化人才市场的配置功能,利用市场信号调控人才的流向,使人才配置趋于合理,结构趋于优化,效益不断提高,真正建立起符合人才流动规律的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同时也要通过实行社会化的有偿服务,强化人才市场服务功能,促进人才积极、合理、有序的流动,真正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要握紧“有形之手”的“拳头”。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从打基础、谋长远角度出发,研究制定人才发展战略目标、重要政策、重大举措和重大工程。同时,根据各地自然资源禀赋、人才工作基础及发展潜力不同,结合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实现人才结构的优化升级。规范人才市场主体和中介机构的活动,引导建立健康有序的人才市场。特别是一些欠发达地区,在人才总量和人才质量上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党委、政府这只“有形之手”应更加有劲、有力,让全社会来关心人才、关爱人才和支持人才,激发人才创新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集聚一大批急需紧缺优秀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向艰苦地区和岗位流动,在一线创业。

  四、构建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应处理好全面性与针对性的关系

  科学评价激励是发现、培养、使用人才的重要手段,既要体现全面性,又要突出针对性,让人才各得其所、用当其时、才尽其用。从评价激励内容上看,既要有为社会作贡献的良好愿望和道德品质,又要有为社会作贡献的真本领和突出业绩;从评价激励导向上看,既要看到人才的长处,激励其成功,又要理解人才的不足,宽容其失败;从评价激励方式方法上看,既要有政府主导下的专业化权威性的评价激励机制,又要有社会力量主导下行业内的评价激励模式,全面客观地评价激励人才,促进人才健康成长。破除标准单一的人才评价激励模式。唯学历、唯职称、唯资历、唯身份很难让人才脱颖而出,求全责备往往让人才不被用、不适用,因此,要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特点、不同层次的人才制定相应的人才评价激励体制机制,不能搞简单的“一刀切”。比如,对党政领导人才,要坚持“群众认可”;对专业技术人才,要坚持“业内认可”;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要坚持“市场认可”和“出资人认可”。对经济社会发展中重点领域急需紧缺的专门人才,要采取及早选苗、重点扶持、跟踪培养等特殊措施,促进大批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快速成长。只有建立符合各类人才特点的评价激励机制,才能充分调动方方面面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各类人才有盼头、有奔头,想干事、干成事。特别是在评价激励青年人才上,应做到客观、包容、及时,尊重青年人才成长规律,侧重人才发展潜力,支持力度大一点、联系服务优一点,为有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人才多做一些“雪中送炭” 的好事实事,让其健康成长。

  五、健全人才服务保障机制应处理好“硬件”与“软件”的关系

  人才服务保障“硬件”和“软件”外延比较宽泛,这里所说的“硬件”主要是指在人才方面的物质投入,“软件”主要是指人才发展的环境建设。“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谁能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忧势。因此,要树立人才投资是效益最大的投资理念,以人才优先投入促进人才优先发展。

  “硬件”投入要多元化。加大政府引导投入,为人才发展提供坚强的财力保障,不断扩大全社会人才发展投入规模。强化企业主体投入,支待企业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引导鼓励企业加大对产学研战略联盟、科技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载体的投入力度,加强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鼓励社会参与投入,引导社会资金向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领域流动,鼓励各类社会组织、机构、民间团体和个人以多种形式支持和参与人才投资。

  “软件”建设要优质化。营造爱才敬才的社会环境,通过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全方位、多角度拓展优秀人才的上升空间,在全社会营造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浓厚氛围。创造有为有位的工作环境,着力打造一批功能齐全、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产业平台,为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创新人才搭建创新平台,集聚、承载、吸纳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和人才团队。健全引才聚才的政策环境,不断打出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等方面政策“组合拳”,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提供较为完备的政策保障。改善拴心留人的服务环境,在出入境、落户、住房、税收、医疗、子女入学等多方面开辟“绿色通道”,确保高层次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同时,鼓励支持人才走出“象牙塔”,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建功立业。

  (来源:《党建研究》2014年第12期 作者:中共江西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 赵爱明)

编辑: 燕希
关键词:

全面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要处理好五个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