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绿水青山成为“幸福靠山”代表委员聚焦江西污染防治攻坚战

2019-01-29 10:14:00来源:江西日报

  大美江西,优在生态。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作出部署:“大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着力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换通道,以更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两会会场,代表委员们对推进这一部署充满信心,大家表示,锚定高标准,聚焦高质量,再下实实在在功夫,让绿水青山成为人民群众的“幸福靠山”。

  擦亮“金名片”,绿色道路越走越宽

  单位GDP能耗、水耗预计分别下降4.6%和5%;PM2.5浓度均值下降17.4%,空气优良天数比例88.3%,南昌、景德镇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江西去年生态环境的治理成果,被代表委员们频频提起。

  “我最想为蓝天保卫战点赞!”湛蓝的天空、写意的白云、绚烂的晚霞……省人大代表、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校长易艳丹向记者晒出朋友圈的“南昌蓝”。2018年,南昌空气质量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空气质量连续5年位列中部省会城市第一。

  数字背后,是环境执法的高压态势。中央第四环保督察组开展“回头看”工作以来,我省各地各部门围绕督察组发现的问题以及群众反映的问题,立行立改、边督边改,以整改的实际成效来回应社会关切,一大批大气污染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江西的绿色“底色”,因此更加鲜明。

  这场环保督察的“绿色风暴”让省人大代表、景德镇市焦化工业集团董事长黄耀记忆深刻,“中央环保督察组给我们点出了企业存在的五方面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目标明确,责任清晰。”

  围绕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指出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集团邀请环保专家多方论证,寻求最佳治理方案,先后投入4.1亿元有针对性地实施了19个整改项目,最终实现废水、废气扬尘治理全面达标,企业销售收入也随之创下新高。尝到了绿色生产带来的甜头,黄耀感慨:“最严环保执法像一块铁板,倒逼和引领我们企业转型升级。只有实实在在地改,才能有生机。”

  江西襟江带湖,众水汇集。保护好水资源,是绿色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我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长江流域系统性着眼,实施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工程,扎实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努力打造百里长江“最美岸线”。

  省人大代表、九江市市长谢一平说,152公里长江岸线是九江的宝贵资源,以“共抓大保护,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为引领,重点念好“三字经”,一是“禁”,严禁在长江沿岸可视范围内新设露天采石取土矿山;二是“关”,逐步关停目前长江沿岸可视范围内的10家露天采石取土矿山;三是“治”,全面启动长江沿岸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目前,全市共关停矿山295家,矿山复绿3633亩,沿江面貌得到明显改善。

  “治水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谢一平说,今年,九江市将严格实行沿江“三个一律不许”,即长江岸线1公里范围内一律不许新上任何化工类项目,5公里范围内一律不许新建任何重化工园区,非化工园区内一律不许新上任何化工项目。以最坚决的态度、更加扎实的行动,全力打造长江“最美岸线”。

  激发新动能,生态红利加速释放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如何让遍地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转化成金山银山?建设美丽乡村、挖掘绿色资源,培育农村新业态、激发农村新动能,乐安县有自己的经验。“守护好绿水青山,已经给乐安带来了金山银山。光是办农家乐、搞乡村旅游,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就带动了大量村民致富。”省人大代表、乐安县县长吴宜文表示。他反复思考政府工作报告中“树立‘生态+’理念,加快发展生态旅游、养生养老等产业,推进抚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这句话。“当前,我们的品牌效应作用不强,竞争力有待提高。只有把短板补齐,乐安的美丽风景才能更好地转化成美丽经济。”

  省人大代表、省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杨泽民认为,要想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需要强有力的抓手。仔细翻看政府工作报告后,他敏锐地捕捉到了其中的新措施和新思路:“鄱阳湖国际观鸟节”“加快发展生态旅游、养生养老等产业”“推进省内市、县(市、区)之间开展流域上下游生态保护补偿”。他表示,过去,江西的生态文明建设有思路缺落实,有品牌缺抓手,有了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生态优势就一定能转化为经济优势,让生态红利加速加倍释放。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做优做强做大华赣环境集团,推进城乡环卫‘全域一体化’等第三方治理,鼓励建立基于供应链的废旧资源回收利用平台”,让省政协常委、九江市政协副主席吴锋刚看到了环保产业的发展好机会。

  “环保产业站上了发展‘风口’。”吴锋刚认为,发展高质量的环保产业,是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换通道的“先手棋”,虽然江西环保产业起步较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但是,有生态环境这个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作支撑,环保产业发展有了巨大空间。他建议,出台有利于发挥市场基础性调节作用的先行先试政策,牵引要素资源向优势环保企业和环保产业园区有序聚集;加大对环保科研的支持力度,在大气、水、土壤的监测、保护、修复等重点领域布局一批重点研发计划,为环保产业开辟“绿色通道”。

  筑牢制度屏障,走好环保“长征路”

  污染防治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筑牢制度屏障来守护绿水青山,已成为代表委员的共识。

  省政协委员、共青团赣州市委书记张琳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目前进行的污染治理工作,是一场“外科手术式”治疗,一些重要的病灶切除了,疗效明显;但要完全恢复环境肌体的健康,还需要对症下药,做调养,防反弹。

  在她看来,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创新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监管模式”“推进环保机构垂管、流域环境监管、生态环保综合执法等改革试点”就是一剂良方,能够有效实现环境监管由“督企”向“督政”转变,同时把流域作为管理单元,统筹上下游左右岸,理顺权责,提高环境保护整体成效。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鄱阳湖流域生态修复工作,尤其在湿地修复和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效有目共睹。”省政协委员、江西财经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吕晓梅长年关注鄱阳湖流域的治理。“江西要走好环保‘长征路’,一定要通过改革打破‘坛坛罐罐’。”吕晓梅认为,对破坏湿地的违法行为管理难度极大,现行的《江西省湿地保护条例》相对滞后。同时,在湿地管理体制上,多部门交叉管理,行政体制条块分割,部门数据信息碎片化突出,对中小湿地的管理和监控尚未健全。她建议,加强生态修复的立法和执法工作,建立鄱阳湖流域湿地监测评价预警机制、生态系统损害鉴定评估机制以及跨部门跨地区的综合协调机制,不断筑牢制度的屏障。(记者 杨 静)

编辑: 王一凡
关键词: 江西两会;绿水青山;污染防治

让绿水青山成为“幸福靠山”代表委员聚焦江西污染防治攻坚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作出部署:“大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着力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换通道,以更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两会会场,代表委员们对推进这一部署充满信心,大家表示,锚定高标准,聚焦高质量,再下实实在在功夫,让绿水青山成为人民群众的“幸福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