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海:坚持就是希望,不弃就是成功

2016-07-07 20:18:00来源:全球赣商网

  导语:江西人杰地灵,素有"一个包袱一把伞,跑到天下当老板"的传统。如今,一大批江西人走出家门,也有许多外省籍精英来到江西,他们都通过顽强拼搏取得了事业成功,这些创业人物是江西人的骄傲。《我是江西人》就是以创业人物的创业故事和奋斗历程为主题,旨在充分展现当代江西人奋发图强、积极进取的创业精神。同时通过他们的成功经验,给家乡人民带来有益的启示。

  本期人物:李春海:江西省吉安人,现任厦门精晶压铸有限公司、江西精晶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并担任厦门市江西商会常务副会长

  1

  行百里路者半九十,任何成功不到最后时刻不叫成功,任何失败不拼至最后一刻也不叫失败。无论是取得初步成功的草创时期,还是飞速提升的腾飞时期,艰难、坚持、坚韧的特质始终是企业领导不会轻易舍去的源生动力。在人生的起伏跌宕中,在一次次的不断成长、不断超越、不断总结中,他们依然热爱事业,热爱生活,每天的清晨与城市的阳光同行,肩上洒满阳光,步履轻盈,他们的脸上永远透着自信坚韧的光芒。李总以自信的微笑相邀,引我们步入他的过往岁月,为我们讲述了他在“个人成长,技能历练,企业发展,社会承担”中蜕变和超越的过程,每个阶段的光芒不无让我们看到坚持的力量。

  一、目标,是用脚步量出来的世事维艰,诸多不易。在我们用平常心揣度中,好像少小求学、三餐无忧皆为再正常不过之事,然而,对一个农村孩子而言,没有父母的咬牙坚持,没有孩子的拼搏进取,一切都不可能。纵观他人生之路,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坚持是用真心呵护的奇迹,是大爱的源头。

  1977年1月,李春海出生于江西吉水县八都镇城元村,家中长子,父母是纯正的农民,家里的几亩地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贫苦并没有阻碍他求学之路。

  “吃饭不要吃太饱”,1983年,正是带着这种境况他进入城元村小学读书,由于在家是老大,从小就比较懂事,从稍微懂事开始,只要父母外出干农活,照顾弟弟妹妹的任务就到了他身上,有时候把门锁了,带着弟弟妹妹坐在门槛上等父母回家等到睡着。即使这样,班上20多人,因成绩突出,身兼班长和学习委员。印象中最深刻的是教数学的陈老师,一直记着陈老师当年奖给过的一块橡皮擦,开心了好几天,受到老师的恩宠,数学成绩一直保持班上第一。

  作为农村的贫苦孩子,很少有“专业”读书的,李春海也不例外,课余时间,帮家里做农活、砍柴、放牛反而占据了大部分时间,一到暑假,便拉起大板车往五六里以外的山上跑,砍上一天柴,装满一板车,一条一米多宽的山路,小小的个子经常被满载劳动成果的板车给翘起来。那时候,觉得学习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并没有占用太多时间可就是这样,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

  要不要读初中?这对农村孩子而言,又是一个抉择。父母与他当时似乎有一个共同的灵感,不读书决没有出息!小学到初中升学率不高,原来班上的20多人仅七八人升入初中,李部是其中一员。进入离家十余里路的八都中学读初中,背上几斤米和一罐萝卜干就是一个星期。

  在李春海记忆中,学习好从来不是什么大事情,到是从初中开始的每天早上的5000米的长跑让他刻骨铭心,每天早上5点不到就起床,绕着学校的土操场一圈又一圈,少一步都不能算跑完。正是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让他在班上任学习委员兼数学课代表,成绩优异。并且在初三“跑”进了学校设置的尖子班。

  “不读书是一定不会有出息的,即使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读书”。这是要不要读高中时父亲给的答案。其实,李春海当时也是渴望读书的,在读初三中,眼看着带他长大的奶奶因心脏病去世,这让他难过了好长时间,毕业填报志愿时毅然选择卫校,立志要当医生。虽然没能如愿,但求学之心更甚。

  在整个青涩年代,家中的贫穷一直是李春海眼前挥之不去的阴影。他知道,为了缓解经济压力,父亲每天四点钟就出门,到山上砍一板车竹子,拉到镇上去卖,白天与别人一样照常做事,个中辛苦一人全揽。靠着抠出来的几个小钱,供着自己的三个孩子读书。

  1994年8月份,高考成绩出来,虽然几分之差,却换来父亲的满眼泪花。当时,父亲坚决让他再补习一年,他却决定出来打工,两难的选择,两代人的无奈。父亲的心愿他又何尝不知呢?那时候家里盖房子欠下不少外债,父母的艰辛,弟妹们的出路,家中的贫寒……即使内心对学校拥有再多的不舍,又怎能……他清晰地记得,出门那天父亲眼中的泪。

  二、荣誉,是用真诚浇出来的

  人生多巧合,而李春海与特区厦门的相遇结缘又好像命数中的早已注定,等待在李春海前方的路也因为他踏出的第一步早有安排。命运总是为努力的人准备着最丰厚的馈赠,只是等待你跨过山河、越过艰辛去抵达。

  决定外出打工时,在厦门打工的堂妹每月给家里寄回不少工资,这让他坚信厦门是一个不错的生存之地。1994年8月,作别家乡父母,李春海与同村的两个小伙伴踏出家门,步行十余里路,乘坐大巴,又换绿皮车,辗转两天才到厦门。一下火车,迎接李春海的是高楼大厦、灯火通明,与农村的黑灯瞎火形成了鲜明对比,李春海马上爱上了这座城市。

  出门时家里能够给李春海做路费的钱并不多,刨去100多元车费,余下的钱并不能支撑生活太久。要想留下来,就必须马上找工作。半个月后,李春海找到一份高尔夫球杆工厂做抛光的工作,之后又辗转换了好几份工作,这些工作大多没有太多技术提升空间且工资低,李春海觉得那并不是自己想要的。其实小小年纪的李春海对于自己的职业发展并没有太多完善的规划,只是当每天看到许多身着灿坤统一厂服的工人进进出出时才羡慕不已,在湖里介绍所又看到灿坤的招工信息,更了解到灿坤管理严格规范,李春海这才清晰地将求职目标锁定在灿坤。

  9月底,与同伴们在灿坤的招工信息前排队,长长的队伍的尽头终于过渡到自己面前,可15元的介绍费让早已囊中羞涩的李春海为难了,只能拔腿往后埔跑,向老乡借钱。一个来回也顾不上喘口气,而等待他的依然是“招满了”的答复。漫长的等待很快消磨了两个同伴的意志,留下李春海一人坚持下来,依然每天跑介绍说。为了生存下去,他买了一把打气筒和简单的工具,在灿坤厂房门口支起修车铺,给过往的自行车补胎、打气。

  漫长的等待终于有了回音。12月16日,这个日期深深镌刻在李春海脑中。经过层层筛选、资格考核,一同入职的60个人只留下了6个人,李春海就是那六分之一。进入灿坤,第一个岗位是设备组,处理修饰部件的毛刺。到过年时,短短的几个月,李春海带着七八百元工资回家过年,李春海更加坚信当初的坚持是值得的。

  半年后,机会再次垂青于他。灿坤学院向内部招生,500人仅40人通过考试,他又是这四十分之一,进入灿坤学院这个被称为储备干部和技术人才摇篮的学习圣地,开始为期一年的学习生活。在灿坤学院,机械制图、液压原理等专业课程虽然浓缩在一年学习,但数理化的基础让他的学习如鱼得水。

  在技术师傅的指导下,每一个环节他都做重点攻克,直到研究透为止,经过一年的学习和实践操作,他能将自己设计的一款熨斗制具生产出来,这一突出表现被生产主管看在眼里,设计作品还被老板看中,运用于生产。1996年底,受到技术师傅的器重,李春海被调到熨斗部做领班,一个月之后,又被老总“钦点”到技术部,主攻压铸机维修,薪资待遇一下子提到了2000多。

  自动编程系统是整个电路学习系统中最核心的技术,在师傅的专心教学下,李春海耐心花两三天时间研究透每一个环节。学习的热情和专注被师傅看在眼里,电路师傅洪木阵、机械维修师傅詹振许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倾囊相授。在灿坤的多年历练,他技术已经娴熟到任何机器被拆成零部件也能重新组装起来,并调试使之正常运作。

  工作中,只要他工作范围的东西几乎是无条件负责,即使凌晨两三点,只要机器出了问题,一个电话立马到现场,第二天七点半依然准时到岗,5次全勤奖和优秀员工,1998年获得集团最优员工表彰,集团把父亲接待厦门旅游,这对他来说是莫大的荣耀。

  三、事业,是用魄力干出来的

  上天永远不会一直送你四时明媚、阳光普照,任何改变之路必定有太多一波三折的故事来言说。不平坦时,李春海用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唯有实干的魄力才能抚平一些波折,为自己铺就康庄大道。

  2000年,李春海进入灿坤的第七个年头,他已经成为灿坤技术部技术最全面的员工。同时期进入灿坤的一个同事有些早已已经出来单干,开了一家五金制品冲压厂,与其聊天得知,当时渔具中的铝部件用量大,可他一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厂家配合生产。李春海把这一信息告诉公司两位同事,同事都建议李春海自己设厂做,两个同事也愿意成为合作伙伴。

  同年9月份,打定主意的李春海不顾家人、朋友的反对,向公司递交辞职单,凑齐12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开始自己创业。十月份,李春海向工商局提交公司注册登记材料,将厂子命名为精晶压铸厂,并在湖里殿前租下一间40平米的简易厂房,厂房上加盖一层石棉瓦就是办公室和起居室。紧接着,他又只身前往广东佛山考察,购买一台价值20万的机台设备,雇了四五个人。就在一切准备就绪时,当初“怂恿”他出来单干的朋友却传来坏消息,之前谈及的那批渔具铝部件合作泡汤了。由于并没有对该铝部件进行深入分析,发现购买的机台根本无法完成该道工艺。

  之后的半个月没有一单生意,3人近40万的投入就这样面临打水漂的危险。就在一筹莫展之际,李春海通过老乡认识一家名为翠绿餐具有限公司的日资企业负责人,与之洽谈,将价值50万的铝制托盘订单接下。这一个订单就可供这四五人的小厂持续生产几个月,精晶的第一次危机这才解除。由于该批订单定向出口日本,因此对产品品质要求极高,且是盛装食物的托盘,李春海一点也不敢马虎,铝质原料指定是欧盟材料,凭着对品质的严格把关,翠绿餐具有限公司持续加注订单,这一业务往来一直持续了两年多,为精晶带来近200万的业务量。

  与翠绿有限公司合作期间,精晶又经历过第二次生死难关。当时,一批产品运至日本时却满是锈斑,日本方面一口咬定是他们使用了不合格的原材料导致的。如果真如日本方面所言,等待李春海的将是高额罚款,以公司当时的实力根本无力承担,只能倒闭。

  由于平时坚持对“品质就是生命”的坚守,李春海完全可以肯肯定自己所用原材料并没有问题,那么到底是哪一环节出了问题?为了查出原因,李春海下令停产整顿一个半月,经技术鉴定发现,原来铝制品在海运过程中由于包装不到位,受到海水腐蚀产生锈斑。查出结果后,日本方面马上解除对精晶的封锁,精晶再次浴火重生。

  从2001年下半年开始,陆续承接灿坤的铝质烤盘订单,2002年初,精晶购入第二台设备,厂房扩张到100多平;同年5月份,又花三万美金从广东购买第三台设备。就在精晶准备大举扩张之时,灿坤开始清查整顿,不允许内部员工在外设厂承接业务。设备投下去了,日本订单又陆续减少了,另两个股东见形势不妙也纷纷撤股,精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同样摆在李春海面前的问题是要不要继续经营下去。

  所幸,李春海选择的是坚持下去。为了不让自己的心血付之一炬,李春海开始奋力向外围跑业务,扩展更多的业务,大大小小的订单陆续达成。没多久,灿坤也传来好消息,合作继续,订单又持续不断了,精晶第三次重生。李春海将精晶注册成公司,并进一步扩大厂房面积,将公司搬迁灌口。

  四、辉煌,是用情怀燃出来的

  2003年~2009年,先后攻克下厦华、冠捷等大公司,员工数量增加到140多人,陆续设备增加到十几台,并进一步引进优秀工程师对技术把关,精晶开始进入飞速发展阶段。

  由于深深明白知识的力量,在对员工进行培训的同时,李春海自身也在不断学习企业管理知识,并将所学应用于公司管理。2007年开始,公司实行组织扁平化,李春海在公司实行“利润中心制”,将生产成本按生产环节切割下去,各环节管控成本,有能力的人可以投入资金与公司合作,承包某一生产环节,刨去该生产成本所得利润一部分用于分红,一部分做为发展基金。通过这一方式,将更多权利下放,同时也赋予员工更大的责任,让更多员工为公司操心,李春海也得以从繁忙的企业管理中解放出来,他要做的只是把握大方向而已。

  稳定发展之后,李春海又开始谋划着扩张精晶新版图。2009年,注册3500万在漳州成立新公司海坤,购买39台设备,规模是厦门的3倍,并运用已有的管理模式,不到半年,海坤实现盈利,到2012年,年产值超过1.5个亿。

  千山万水临窗思慕,百转千回心中牵念。苦战商海时,家乡之情成为铁打的靠山。当事业有成时,萦绕在李春海心中最多的想法是找机会回报家乡,数年间,家乡的捐资助学、修桥铺路均有他的出力,公司员工当中也有200多人是吉安人。

  2012年,家乡领导到公司视察,惊叹公司的成长速度,要求他回乡投资。随着物流成本的降低,李春海断定内销市场的潜力在中西部,未来制造业的发展前景一定在中部。在此之前,李春海已经到长泰进行考察,综合评估下来,两地均有各自的优势,一时难以抉择,最终还是家乡情结起了决定性作用。经过考察了解到家乡政府正筹备建立电镀集供区,李春海在家乡吉水成立精晶电镀有限公司,首期投资2000万元。后期通过洽谈,又在吉水整合投资近亿元,建设厂房,形成江西精晶实业有限公司,主打小家电成平市场。

  2014年,李春海又多了一个新的身份——厦门市吉安商会会长。接下会长之前,他也犹豫再三,他也在问自己是否有精力再去领导一个庞大的商会。又一次,家乡情结起了作用。他希望用自己的言行帮助同乡、影响人,同时,健全各项制度,以商会为平台,将会员、顾问、政府等有效资源融合起来,形成话语权,商会的能量来自于大家都来为之付出,形成合力,为在厦门的吉安人做出一点贡献。

  后记:

  与李总的交流持续了将近四个小时,谦和的微笑由始至终,让我们感受到在实业中打拼多年的智者气质。回顾他的心路历程,我们看到,坚持,让他守得云开与希望相遇,让他转变身份与事业结缘;坚持,让拨开雾瘴与成功牵手;坚持,让他跨过山川回报故土。无论是在繁华的都市,还是茫茫的荒野,无论是在徇丽多彩的繁华里,还是在洗尽铅华的朴实中,在日升月沉的岁月里,极尽三千繁华,阅遍百年云烟,我们发现,始终有一种坚持的力量最能打动人。

  2

编辑: 谢元森
关键词:

李春海:坚持就是希望,不弃就是成功

行百里路者半九十,任何成功不到最后时刻不叫成功,任何失败不拼至最后一刻也不叫失败。无论是取得初步成功的草创时期,还是飞速提升的腾飞时期,艰难、坚持、坚韧的特质始终是企业领导不会轻易舍去的源生动力。在人生的起伏跌宕中,在一次次的不断成长、不断超越、不断总结中,他们依然热爱事业,热爱生活,每天的清晨与城市的阳光同行,肩上洒满阳光,步履轻盈,他们的脸上永远透着自信坚韧的光芒。李总以自信的微笑相邀,引我们步入他的过往岁月,为我们讲述了他在“个人成长,技能历练,企业发展,社会承担”中蜕变和超越的过程,每个阶段的光芒不无让我们看到坚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