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的一缕阳光

2016-03-22 15:21:00来源:央广网江西分网

  ——广丰区财政局干部郑志华铁山扶贫记

第一书记卖山货

铁山风景

  央广网广丰3月22日消息(叶茹琴 通讯员 晓祎)广丰区,有个风景秀美的铁山村现有村民1700余人,青壮年多在外务工,留在村里的只有500多人,大多都是老人和小孩。因为身居深山,交通出行不便、生活供应不全、网络信息不畅、家庭收入不高是当地居民最真实的生活现状。铁山村符合贫困条件的家庭有147户323人,是十二五省级扶贫村,也是十三五广丰区重点扶贫村。区里新一轮的扶贫计划让财政与铁山村结缘—将选派“第一书记”进驻铁山,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铁山村地处广丰区铜钹山镇西南部,海拔800米至1300米,是广丰最高的村庄。因为海拔高,山里的水蒸发后受气流影响形成云海,从山顶望去,云雾就像河流一样在山间流淌,村庄、梯田、树木点缀在云海之间,虚虚实实,变化万千。 谁会领命这项精准扶贫特殊而又光荣的任务?

  经区财政局党委会议研究,担保中心主任郑志华是最佳人选。“局主要领导直接到我办公室找我聊,说起到铁山村挂点扶贫这个差事,我没有犹豫就答应了。”说起自己担任“第一书记”来龙去脉,郑志华一脸兴奋。

  在郑书记开展扶贫工作几个月后,笔者有幸走进铁山,走近这位可亲的第一书记,亲眼目睹并亲自感受他来扶贫之后铁山发生的变化。

  “铁山有4G啦!”

  走进铁山,你会发现手机的网络信号一直是满格,或许你会习以为常,或许你会惊讶大山深处这么好的网络信号。这是郑书记刚来铁山,给铁山带来的第一个变化。“刚来时手机上不了网,信息闭塞,山里要脱贫,没有网络怎么行。”带着这个困惑,他开始想办法让村里连上4G。

  事情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顺利,铜钹山镇中心的几个村庄还未开通4G网络,由于地处偏远,网络普及条件并不具备。他开始联系自己在移动公司的故交,经过他一段时间的“胡搅蛮缠”,移动公司才答应开通这项“特殊服务”。

  可问题接踵而来,因为修建信号塔,占用山林,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少数群众的利益,反对声让这项计划再次受阻。郑书记通过反复上门做工作,分析利弊,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又是一段时间的“软磨硬泡”,这事就这么成了,高耸的信号塔傲然屹立在铁山之颠,铁山终于有4G啦!

  “山货有销路啦!”

  从郑书记身边的同事了解到,他还是个“山货推销员”。去年十月到十二月,铁山的土特产“野生猕猴桃”和生姜迎来大丰收,由于信息宣传闭塞、销售渠道不广,这些本能在市场畅销的正宗山货却无人问津,多年以来,山货滞销成了农户心头的烦心事。郑书记得知这一现状后,连夜进家入户,了解情况,弄清了滞留在农户家土特产的种类、数量,测算出大概的市场供应量。他当即决定,必须要为铁山人民做点什么,那就从推销山货开始吧。从此之后,他俨然成为了一个山货采购员、推销员,经常见到他在深山里采购土特产的身影。从此之后,他的微信多了一个特殊的群“铁山特产推销群”,他挂在微信朋友圈上的图片就只有带着泥土的生姜、透着晶莹的猕猴桃肉。每到周末,自己驱车前往,载着满车的土特产,也载着铁山人民的希望,往返于铁山和县城之间。两个月以来,两千斤“野生猕猴桃”、五百斤生姜、一千斤明笋被抢购一空,所得收入近两万元,全额支付给农户。有人打趣道:“别人做生意是为了赚钱,你这两个月,总共亏了多少?”郑书记笑了笑说:“我做的这个生意是倒贴的买卖,虽然亏了来回的费用和工夫,但是赚的却是老百姓的实惠和信赖,我的利润无可计量”,谈话间,他始终透露出满满的幸福感。当问及他今后打算时,他说“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的扶贫工作,不妨多从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小事入手,从群众急需解决的小事做起。扶贫应结合当地实际,尊重群众意愿,从大处着眼,从细微处着手,群众缺什么、最期盼什么,我们就着力解决什么,就着力帮扶什么。扶贫工作才会真正扶到实处,才会受到欢迎,群众也才会真正得到实。”

  他也计划开一家微店,通过微信或是淘宝这些电商平台,让农产品在网络上和用户直接见面,帮助当地村民销售农副产品,有效解决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问题。同时通过自己的人脉,增加采购订单,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走出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道路越走宽阔啦!”

  多年来,铁山村民出行仅有两条公路,一条通往铜钹山镇军潭村的已经硬化完工,另一条通往横山镇柴九洋村的路段,悬在半山腰,弯多路陡,且路面坑洼不平,不仅影响村民出行,还存在着极大的交通安全隐患。因为资金问题,路面硬化项目一直被搁置。

  为此,郑书记又积极行动起来了,与铁山村两委商议,研究分析项目的可行性,同时向区财政局汇报,争取政策倾斜,申请到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弥补了资金缺口问题。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测量、图纸设计、工程预算,通过20天的周密部署,道路硬化工程正式启动,在原来已经整修填平的山路上进行加宽硬化。如今,从铁山通往横山的山路已顺利通车,村民们感慨:“路修好了,日子也就跟着好起来了”……

  同时,郑书记带领村两委其他干部,在铁山辖区内各山区路段进行安全隐患排查,确保村民安全上山下地。目前,在郑书记的努力下,争取项目资金,新建、修复道路约2公里,不仅方便了村民出行,也为乡村旅游带来了便利。铁山村的道路越走越宽阔,村民通往幸福生活的大道也越来越顺畅!

  “扶贫工作更精准啦!”

  “贫困户大多是因病致贫,但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对生活的态度,很让我感动。”郑书记回忆起财政结对帮扶的贫困户--73岁村民郑招绸,他身体残疾,行动不便,爱人又得结核病,育有三儿一女,但都在外地,只有过节时回家。居住的房屋是30多年前修筑的土房,漏风漏水,属危房。一大家子的生活都靠他一人支撑,“他真的很坚强,身残心不残,不但撑起一个家,乐观开朗的性格也感染着周围的人。只有身到基层,才能发现最需要关心的人。”

  他热衷于联系各部门进铁山扶贫的公益活动。在开展扶贫工作时了解了村民因路途遥远就医困难,他想到了“送医下乡”的点子,这个“能想、敢想、能做、会做”的热心肠书记,主动联系,多方动员,经过一番周折,12月17日,区财政局携手区中医院组成扶贫小分队来到这个“海拔最高村”,开展以“精准扶贫、政策入户、送医下乡、医护到家”为主题的扶贫活动。策划不漏一个细节,组织不出一丝差错,活动接待前来义诊病人50多人次,扶贫政策宣传资料200余份,给寒冬里的铁山送来温暖,受到广大村民的一致好评。

  如今,郑志华书记已经完全融入了铁山,村里的贫困户们成了郑书记心中温暖的“牵挂”,他随口就能说出某户贫困户的家庭状况。他心里装着老百姓,只要有机会,他就发动有条件的朋友,或者自己掏钱,给这家送几袋米,给那家送几壶油。理由很简单,正如他自己所说:“有几位老人家和残疾人,他们行动不便,我要保证他们生活的基本需要,我要让需要帮助的人随时感受到党的关怀”。他平易近人,把村民作当亲人,每次在进山或回城的路上,都会让路上行走村民朋友搭他的车。一年以来,他做的“小事”不计其数,他用大山般的胸怀,装着铁山老百姓的点滴。在他的感染下,区财政局的同事们也十分支持铁山扶贫工作,多次开展党员志愿者进村帮扶活动,点亮群众的微心愿,通过自愿捐助、购赠实物,为贫困户提供帮助。”

  关于更精准的扶贫,郑书记有自己的看法。“铁山是个好地方,群山拥翠、流水潺潺、云雾缭绕、蓝天澄碧,有别具一格的铁山梯田水墨画,有海枯石烂的冰川遗迹冰碛石,又毗邻铜钹山旅游景区,旅游扶贫大有可为。”“在梯田种上紫云英,花开的时候,通过宣传吸引城市里的人来这里赏花,买山货,体验农家乐,把当地的名声传播出去……梯田也可以种植有机水稻,城里人好这口,自给自足的同时也可以带来一部分收益……”这些虽然只是设想,但是,下一步,他会真就这么干的。因为,他对铁山承诺过:“你们不脱贫,我就不离开!”

  大山深处的一缕阳光,静静的照耀这片宁静的土地,身为“第一书记”的郑书记在用实际行动充实他工作生涯的“扶贫之旅”,谱写他生命历程中的“铁山之恋”。

编辑: 谢元森
关键词:

大山深处的一缕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