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高校“三化育人”创新生态文明教育

2018-05-11 23:22:00来源:央广网江西频道

  央广网赣州5月11日消息(沈林 万柯慧)“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生态文明教育也不可能是一日之功,需要举全校之力,全员参与、久久为功。”5月11日上午,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针对学校的生态文明教育说,“作为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学校要继续在生态文明教育方面开拓创新,引领生态文明的时代新风尚。”

  肖忠优介绍说,作为江西唯一的林业类省级示范高职院校,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率先示范,从2007年开始进行了十余年的生态文明教育,以“环境化心、课程化知、实践化行”即“三化育人”的模式进行了深入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良好成效。2007年以来,学校近2万名学生接受了系统的生态文明教育,毕业生生态文明素养平均分从2015年的80.35分上升到2017年的85.46分。有5000余名毕业生从事生态环保产业,近20%的非生态环保类专业毕业生从事生态环保工作。

  环境化心。2009年,学校率先提出并着力建设“生态高职”,以“和为生、行为态”为指导思想,加强了宏观顶层设计,成立领导小组、设置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率先形成了《生态校园建设标准》。美化了校园生态环境,打造千种树木园,悬挂树种二维码智能“名片”,形成15个树种区域和5个植物群落,植被覆盖率达70%。丰富了生态文化设施,兴建了江西高职院校最大的生态科教馆,收藏动植物标本万余份,接待参观人员5.6万人次。建设了生态文化长廊、林木繁育基地、中水回收中心等生态科普基地。强化了宣传阵地建设,制作了生态文明画册和宣传片,丰富了网站、公众号等宣传阵地,同时,常态化地开展生态文明讲座、论坛。通过打造校园环境,潜移默化地传播生态文明理念,解决了高职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淡薄的问题。

  课程化知。2012年,学校在全国高职院校中率先出台并实施了《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教育课程标准》,率先全面开设了生态文明必修课,率先出版了教材《生态文明教育》并推广使用,丰富了生态文明基本理论、生态综合常识和生态行为养成等内容。同时,探索了讲座式、体验式、线上线下混合式多种形式,实现“翻转”课堂;创新考核方法,综合评定成绩。从课堂表现、课内实践和生态小制作三方面综合评分。通过课程教学等平台,系统传授生态文明知识和技能,解决了高职学生生态文明知识不足的问题。

  实践化行。2013年,学校率先建立了《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规范》,规范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各类生态文明实践。成立了绿色环境协会等3个学生环保社团,结合世界环境日等生态节日,开展生态文明教室和生态文明寝室创建、环保创意大赛等科普宣传或文化活动,打造生态文化品牌。组织学生参与科研,开展绿色服务活动,助力资源调查、产业扶贫、生态修复和乡村旅游等,形成了生态文明社会服务实践体系。近五年,学校年均开展生态主题活动100多场,参与人数3万多人次;近500名师生17支团队奔赴300余个乡镇和社区,开展资源调查、环境治理、产业规划和精准扶贫等社会服务,服务1.2万余人次。通过全方位、多领域的实践,使生态文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解决了高职学生生态文明知行不一的问题。

  十余年来,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获得了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等殊荣,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300多名代表专程来校学习交流。

  肖忠优说,学校结合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建设要求,以培育生态文明一代新人为已任,从体制机制、活动品牌、队伍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不断改进学校的生态文明教育,努力开创新时代生态文明教育新局面。

编辑: 王一凡
关键词: 江西;高校;环境;生态

江西高校“三化育人”创新生态文明教育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生态文明教育也不可能是一日之功,需要举全校之力,全员参与、久久为功。”5月11日上午,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针对学校的生态文明教育说,“作为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学校要继续在生态文明教育方面开拓创新,引领生态文明的时代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