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储银行“金融+”扶贫江西模式 “贷”动红色老区的绿色生机

2017-08-04 11:22:00来源:央广网江西频道

  央广网8月4日消息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是一片广袤的红土地。这里曾涌现出一批又一批革命先烈,用他们的热血点燃了新中国革命的火种。但这里也因经济发展滞后、优势产业不足,形成了红色贫困区。目前,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江西提出要实现“脱贫摘帽”,实现同步小康。邮储银行江西省分行作为赣南苏区精准扶贫的重要金融力量,以服务改善金融体验,促进精准扶贫的又好又快地展。

  今年正值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五周年,记者深入老区一线,用镜头和笔探索邮储银行金融扶贫给赣南红土地带来怎样的绿色生机。

  致富“独乐”不如老乡“同乐”

  瑞金是共和国的摇篮,在革命年代这里曾走出许多共和国元勋。如今,这里走出了一位远近闻名的“廖奶奶”,用勤劳的双手编织出了创业致富的故事。

  “我今年已经84岁了,但是人老心不老,我还能用双手带领老乡们致富呢!”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廖秀英,拥有一副腌制咸鸭蛋的好手艺,自产自销的土鸭蛋常常在能附近圩镇销售一空。但村镇里市场不大,年销售量不过千枚,售价最低仅有0.8元/枚,廖奶奶仅能维持温饱水平。2015年,邮储银行联合瑞金市邮政分公司帮助她开设“邮乐购”电商站点,开启“金融+电商”扶贫。老人家不会使用电脑,工作人员就教她如何打字、如何上网。电商平台逐渐成形,咸鸭蛋销售也日渐火爆,售价飙涨到4元一枚,廖奶奶“触网”创业之路自此打开。

  致富不忘乡亲,由于自家土鸭蛋货源有限,廖奶奶的咸鸭蛋时常出现断货现象。邮储银行工作人员发现,在隔壁凤岗村养鸭户不少,但都不成规模。一边原材料不足,一边销路不畅。于是双方一拍即合,2016年1月,廖秀英成立“廖奶奶咸鸭蛋”农民专业合作社,吸收贫困户32人,邮储银行量身打造“金融+合作社+贫困户”金融精准扶贫新政策,立即发放了30万元的产业扶贫贷款,帮助合作社顺利完成了从站点装修、产品包装、线上宣传到规模生产的全流程化作业模式。在电商模式下,廖奶奶咸鸭蛋日均销售约1400枚,一天的销售量超过以往一年的量,合作社内贫困户也悉数脱贫。2016年10月16日,她荣膺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颁发的“全国扶贫攻坚奋进奖”。

  目前,邮储银行江西省分行通过加强与各级邮政企业的合作,以全省16000多个村级电商服务站为基础,在全省大力推广“网络代购+平台批销+农产品返城+公共服务+普惠金融+物流配送”等农村电子商务体系为基础的创新性贷款产品“掌柜贷”,通过多种互联网数据模型分析手段,弱化信息不对称风险,实现了“邮掌柜”不需要寻找担保人或抵押物便可申请贷款的信用模式,切实解决广大农村个体商户的担保难问题。一根网线,就联通大千世界;一台电脑,就能叩开致富之门。近年来,邮储银行进一步探索网络扶贫新路径,还通过探索“金融+电商产业园”模式创新信贷产品与扶贫攻坚融合发展。

  离廖奶奶村子不远,还有一个华屋村。苏区时期,这里家家户户都有人参加革命,全村共有20人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因此这里也被称为“红军村”、“英雄村”。王升阳是华屋村的女婿,2014年开始从事百香果种植,兼营花生、葡萄、油桃、火龙果种植,鱼塘立体化养殖和农家乐项目。今年他的种(养)殖园被认定为全省生态产业示范园。

  “我的创业离不开邮储银行的资金支持。”在王升阳创业初期,邮储银行就发放了一笔10万元的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贷款。在之后的回访中,银行工作人员发现他种(养)殖规模扩大到80余亩,用工人数也由2014年的5人发展到20余人,但资金周转上碰到了困难。根据扶贫政策,邮储银行提出“金融+专业大户+贫困户”的模式,发放“产业扶贫信贷通”贷款20万元并引导吸纳当地的贫困户就业。现在,在王升阳的带动下,已经有5户贫困户实现脱贫,剩下的1户贫困户今年预计也将顺利脱贫。

  “独乐不如众乐”,邮储银行在金融扶贫实践中采取了“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电商+扶贫”等模式,不但实现了贫困户创业致富,更通过能人帮带、产业帮带等方式,有力助推了整村脱贫摘帽。截至目前,邮储银行江西省分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累计发放超81亿元,当前余额超36亿元,位居江西银行业前列,涉农贷款余额则高达400多亿元,累计惠及“三农”群体超过55万人次。

编辑: 李竟成
关键词:

邮储银行“金融+”扶贫江西模式 “贷”动红色老区的绿色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