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渝水:呵护蓝天碧水 建设宜居城市

2020-05-26 11:54:00来源:央广网

  ——回眸2019生态建设篇

  央广网渝水5月26日消息(记者王一凡 通讯员倪菁)绿色是最靓的底色,生态是最大的特色。回眸过去的一年,渝水区牢固树立和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下联动,全面推进,出硬招、下重拳,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新成效。城市越来越美,天更蓝水更清水更绿,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全面提升,绿色发展理念奏响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最强音。

(央广网发 通讯员 提供)

  高位推动,生态保护常态长效

  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该区坚持高位推动,不断提升标杆,构建生态环境保护常态长效机制,筑牢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屏障。率先在全省试点和建立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检察室,破坏生态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得到严厉打击。同时,健全生态补偿、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生态文明考核等管理机制,制定出台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实施意见,层层分解建设任务,明确责任分工及时间节点,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框架。路长制、河(湖)长制、林长制等工作成效明显,其中“路长制”创新做法得到省、市领导的肯定。

  聚焦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该区坚持问题导向,补短板强弱项,环保督察“回头看”、专项审计反馈、长江经济带突出环境问题整治有序开展,以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鄱阳湖水环境问题专项督办等环保问题整治为抓手,2018年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中涉及我区9个问题和40个转办信访件基本整改到位或达到上级要求的时序进度,生态环境质量有新提高。同时,加快推进新余生态环境产业园建设,在全国、全省做响绿色循环农业品牌效应,对接服务新钢100亿低碳生态工业园建设,推动矿山开采企业达到绿色矿山标准,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央广网发 通讯员 提供)

  动真碰硬,环境整治强力推进

  纵深推进保家、蓝天、净水、净土“四大行动”,做实做精做细“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互促共进。全区限养、可养区243家畜禽养殖场、353家工业水污染源整治顺利推进,1336座山塘水库全面实施第三方动态化监管。PM2.5下降3.25%,控制在省控目标范围内,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3.8%,4个国控、省控断面年均水质达到Ⅲ类以上。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扎实开展,生态巡察、污染防治联合执法机制更加完善,城乡环卫一体化启动第三方运行,生态环境持续优化。41个行政村拆“三房”建“三园”进入全市前100名,2019年下半年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暗访考核得分第一。罗坊绿色生态循环农业、百丈峰现代化褐菇生产基地、下村镇欣欣荣食用菌科技园区、优质“工小美”果冻橙等绿色农业效应不断凸显。

(央广网发 通讯员 提供)

  同时,以历史以来最大力度推进非煤矿山整治、“散乱污”企业整治、城区烟花爆竹禁燃禁放整治,全区63家非煤矿山企业全部实施“一矿一策”整治,拆除(关停)“散乱污”企业176家、改造升级13家,城区基本实现烟花爆竹“零排放”,形成了具有鲜明渝水特色的“两山”理论生动实践。

  凸显特色,城乡品位持续提升

  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该区持续推进城市功能和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抓好深化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治理,科学有序建好“三园”,实施新农村建设“升级版”行动。各乡镇围绕乡村振兴领域加快组建公司,采取“公司+新农村建设”模式推动农村发展,推进美丽示范乡镇、美丽示范村庄、美丽示范庭院建设,切实抓好社区、棚户区、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农贸市场等城区基础设施改造和功能升级。

(央广网发 通讯员 提供)

  2019年,全区244个新农村建设点、686座农村公厕、687户农村危旧房改造、16座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面完成,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覆盖566个50户以上自然村,我区被列为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试点区、全省美丽宜居试点区、全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区。城区首批4个农贸市场升级改造,10条背街小巷、3个老旧小区改造全面完成,20个棚改项目完成房屋拆迁协议签订80%以上,41个行政村拆“三房”建“三园”进入全市前100名,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在全省考核排名从2018年度倒数第二跃升到前八,良山镇下保村、下村镇千秋岭村被列入全省村庄规划编制试点名录,良山镇、罗坊镇被列为国家卫生镇,南安乡哲山村、新溪乡西江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

编辑: 胡斐
关键词: 渝水;生态环境;文明建设;

江西渝水:呵护蓝天碧水 建设宜居城市

绿色是最靓的底色,生态是最大的特色。回眸过去的一年,渝水区牢固树立和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下联动,全面推进,出硬招、下重拳,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