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昂起“农头”推动乡村振兴

2020-01-17 09:48: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婺源1月17日消息(记者邓玉玲 通讯员吕富来 陈丽珍)“全国乡村振兴整建制推进科技示范县、国家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示范县、2019中国茶业百强县……”2019年,婺源农业发展再添“国字号”招牌。该县抓好“农头”培育工程,发展省级龙头企业9家、市级龙头企业1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847家,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00元,同比增长10.3%,催生了乡村振兴“加速度”。
  “农业+旅游”,打牢乡村振兴“产业基础”
  婺源发挥全国唯一一个以整县命名为国家3A景区的优势,把全域作为一个休闲农业大观园进行精心打造,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目前,婺源三产比例为8.5:32.1:59.4,以旅游业为主导的区域经济格局倍加凸显。
  油菜花是婺源旅游的“成名曲”。该县坚持将油菜花作为最大的特色风景和最具竞争力的旅游业态,全县打造了12万亩油菜花海,全球首例反季节油菜种植取得成功,“油菜花经济”一枝独秀。油菜花海还带动了农家乐、民宿、写生、摄影、影视等产业发展,全县成了“天然影视城”。同时,发展皇菊种植面积近3000亩,年产值6000多万元,形成了“春赏油菜、秋观皇菊”的喜人局面。
  婺源还以茶园采制体验、山野游览健身、登山观光眺望为主题,规划建设生态茶园观光休闲旅游区,丰富现代农业内涵,促进茶旅融合发展。坚持把农田打造成风景,让农耕文明成为旅游文化,成功创建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5个,打造了松风翠现代农业休闲公园等一批农业休闲体验项目,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农村+生态”,打造乡村振兴“普惠民生”
  婺源实施生态宜居乡村建设,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现“村村秀美、处处和美”。全县空气质量达国家二级标准、地表水达国家二类水标准,负氧离子浓度达7-13万个/cm?,获评“中国天然氧吧”。
  婺源率先在全国创建193个自然保护小区,出台《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方案》,实施天然阔叶林长期禁伐工程,全面落实“林长制”,森林质量持续提升。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2.64%,森林旅游面积达96700公顷,获评“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同时,全面落实“河长制”,持续开展山塘水库承包养殖管理整治,实行“人放天养”,严格限制沿河沿溪项目开发,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呵护“一河清水”。深入开展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工程,执行禽畜养殖“三区”规划,启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开展“环保360”行动,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目标。
  截至目前,婺源创建国家生态乡镇13个、省级生态乡镇2个。该县把秀美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结合起来,精心打造了严田、漳村、金竹、马家、上梅洲、石门等高品质示范村点30个和秀美乡村建设点800多个,建成了一个个“零门票”景观村,处处精美呈现“美丽乡村”。其中,篁岭村成为全国乡村振兴的典范、瑶湾村成为全国乡村振兴旅游目的地、马家村成为江西省乡村振兴示范点等。
  “农民+文明”,打好乡村振兴“铸魂工程”
  近年来,婺源采取群众认可的约束性措施,积极推进移风易俗,有效遏制陈规陋习,树立农村文明新风,实现乡风文明。该县创新开展“微家训”工作,挖掘传承家风家训文化,涵养淳朴民风,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最高奖“长安杯”。同时,开展朱子文化“六进”工程,让每一堂朱子课、每一个村史馆、每一栋古建筑都成为“活教材”。在农村开展“文明户”“清洁户”“身边好人”等评选表彰活动,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来教育引导群众,让“最美婺源人”丰富“最美乡村”内涵。
  婺源还制定完善村规民约、自治管理、扬善惩戒等管理制度。加大失信惩戒力度,加快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探索实行农家乐和民宿失信黑名单制度等,实现了“处处是旅游环境、人人是旅游形象”,不让一位游客在婺源受委屈。
  “人才是第一资源。”婺源坚持把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加大科技、教育、医疗、文化等专业人才引进力度,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大力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在农村创新创业,争当产业发展领头雁、脱贫攻坚领路人。
  2019年,婺源实现9个贫困村“摘帽”,1154户2665人脱贫;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6212.15万元,村均36.11万元,达到了发展预期目标。

编辑: 王一凡
关键词: 婺源;乡村振兴;

婺源昂起“农头”推动乡村振兴

“全国乡村振兴整建制推进科技示范县、国家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示范县、2019中国茶业百强县……”2019年,婺源农业发展再添“国字号”招牌。该县抓好“农头”培育工程,发展省级龙头企业9家、市级龙头企业1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847家,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00元,同比增长10.3%,催生了乡村振兴“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