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江梦圆“江西三峡”创建水利命运共同体

2018-03-16 21:57:00来源:香港商报

峡江水利枢纽工程掩映在蓝天白云之下、青山绿水之间。

  峡江梦圆“江西三峡”创建水利命运共同体

  江西峡江水利枢纽工程新春走访见闻录

  赣江虽是长江中游的一个支脉,但其年径流量却是黄河、淮河和海河的总和,蕴藏着丰富的水能量。千百年来,其自南向北,流贯江西,哺育着赣鄱儿女的同时,也给南昌、赣抚平原及赣江三角洲百姓带来水患伤痛。因此,在赣江干流修建一座大型骨干水利工程来兴利除害,是4500万江西儿女长久以来的愿望和祈盼。

  自20世纪50年代起,历经反覆调查、勘测、论证,被称为赣江“小三峡”——峡江水利枢纽工程,终于在2009年开工建设,为江西乃至全国水利工程建设掀开了新的一页。2017年12月24日,峡江水利枢纽工程通过竣工验收,这标志着江西省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正式全面运行。

  作为国家172项重大水利工程、江西省重点工程,峡江水利枢纽将如何造福赣地?带着这样的求解,本报记者于2018年春节过后,专程赴江西省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实地采访,探寻这个“江西三峡”故事。

峡江水利枢纽工程泄洪。

  天理良知:峡江水利枢纽与库区人民共进退

  2月27日,本报记者走进峡江水利枢纽整村搬迁后靠安置点——孔巷村。这里一栋栋舒适典雅的小楼排列整齐,掩映在绿树丛中,村中两眼水塘交相辉映,一座连心廊桥横跨水面,一座望江亭伫立桥头,山、水、桥、亭构成了一幅错落有致,锺灵毓秀的水乡美景。所有的房屋朝向统一、建筑结构统一、立面装饰统一,飞檐翘角、白墙黛瓦,凸显庐陵古韵。

  走进村内,一群忙碌的老奶奶笑脸相迎,问我们是否是今晚来喝喜酒的,爽朗的声音、亲切的问候、幸福的笑脸无一不体现着他们如今生活的幸福感。而70岁的胡美济老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原来住的是地势低的瓦房,总是容易遭遇赣江洪水灾害,搬到新村后,再也不用担心水灾了。“现在交通便捷、道路宽敞、环境整洁,方方面面都比原来好,连我们的亲戚都开始羡慕了!”

  据了解,原孔巷村西近赣江,全村440户,1435人,耕地面积1600亩,曾长年戴着“贫困村”帽。在移民安置点建设中,他们把移民安置点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全力打造“大气”“雅气”“灵气”的移民新村。据介绍,安置点建设时贯彻统一规划,坚持“节约集约用地、永续发展”的理念,对原村后3个山坡进行统一平整后,做到安置点440户建房没占一分耕地。同时,对原村500多栋旧房屋进行统一拆除,实施抬田工程,使全村新增耕地面积260多亩。

  在脱贫攻坚上,孔巷村紧扣产业发展、扶贫攻坚、攻坚克难,2015年新建了养鸡基地、养鸭基地、养牛基地、百亩玉竹药材基地、井冈蜜柚基地、农家乐各1处,培育产业能手9位。依托千村万户老乡工程,在移民新村房前屋后空熔地全部发展井冈蜜柚,使每户移民户都有产业,将精准扶贫真正地落到实处,现在的孔巷村新产业茁壮成长,传统产业重放光芒,老百姓有了福泽。

中新移民新村及抬田工程。

  天工开物:一抬多赢巧夺生态水利工程天工

  水利工程,利在当代,泽被后世,难在移民。峡江水利枢纽工程涉及搬迁安置移民人数超2.5万,在一个安土重迁的国度,如此大规模的移民搬迁,难度可以想见。孔巷新村只是峡江移民这部波澜壮阔史诗的一个片段。

  峡江水利枢纽工程总指挥部移民环境处处长王永泉告诉记者,工程建设中,最难的不是工程建设本身,而是工程移民。工程涉及的房屋拆迁、土地徵收、财产补偿等,每一项利益都是当地农民最为关心的。百姓如水,载舟覆舟;民若不安,何谈水顺?面朝黄土,土地耕地资源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所在。

  为保护土地耕地资源、减少库区耕地淹没,峡江水利枢纽工程沿库区周边浅淹没带实施了抬田工程。按照规划,对浅淹没带进行抬高措施,将耕地高程抬高至高於水库正常蓄水位0.5米至1.0米,再辅以配套完善的灌排设施,建成“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现在我们不光人均分得的田比过去多了,水稻田也可种两季,复种指数翻了一番,效益也多了一倍。从2015年开始,我们每亩还能获得600元/年的产业后续扶持补助,并且连续补助20年。”孔巷村胡美济老人对总指挥部抬田工程的赞美之词溢於言表。

  通过“抬田工程”,使得原本永久淹没的2.39万亩耕地得到了永续科学利用,防护区内较低洼的1.36万亩耕地解决了渍害问题。抬田工程共减少外迁移民3万余人,避免因移民导致的各种社会利益冲突和矛盾的发生。根据江西省政府徵地搬迁补偿规定,按照减少移民搬迁的人数计算,可节省投资19亿元。同时,“抬田工程”还解决了其他工程土量平衡问题,抬田后的耕作条件改善,经济效益长青。减少外迁安置的移民数量、减少耕地淹没量、永续科学保护了土地耕地资源,可谓“一抬多赢”。

  天人合一:综合效益彰显有灵魂的中国水利生命力

峡江水利枢纽正积极开展水利风景区建设。

  居者已有其住所,耕者也有其良田,致富有了新途径。作为江西省目前投资最大的水利工程项目,通过抬田的技术创新、政策创新,有效减少了外迁移民数量,将移民安置点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使江西省水利工程项目“大移民”移出了民生新境界。

  当然,作为赣江干流梯级开发的主体工程,以及江西省大江大河治理的关键性工程,建成后工程将以防洪、发电、航运为主,兼有灌溉等综合效益功能,她所带来的效益会是全流域的。

  2014年3月底,峡江水利枢纽工程18孔泄水闸提前一年投入度汛过流,2015年至2017年3年间共安全度汛15次。其中,在2015年冬汛期间共拦蓄水3.02亿立方米,较好地控制了当次洪水洪峰流量,避免了洪水险情、灾情,防洪效益明显。省会南昌防洪标准由现在的100年一遇提高到200年一遇,赣江下游东大堤防洪标准由现在的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

  峡江水利枢纽鱼类增殖站,通过鱼类人工增殖放流,有效增加了赣江水生生物多样性。

  2013年工程正式开始发电,峡江水利枢纽电站9台发电机组於2015年4月全部投入运行,提前5个月实现机组全面投产发电目标,工程开始发挥发电效益。据峡江水利枢纽工程施工技术处副处长万迪文介绍,工程首次年发电量就突破了10亿度,自2013年9月至2018年2月底,峡江电站累计发电量约30亿度,相当於减少燃煤150万吨,效益十分显着。

  2013年2月底,峡江水利枢纽工程船闸首次临时通航成功,渠化枢纽上游65公里航道,大大改善了航运条件。航道达到III级航道标准,常年可通行1000吨级船舶,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开始发挥通航效益。经过5年的运行,峡江船闸累计放行船舶过闸162次,累计过闸船舶387艘,更好地发挥出赣江黄金水道的效益,更重要的是为下游农田灌溉创造条件,其服务农业的效益也令人惊叹。

  现代水利的本质特徵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保护鱼类资源,峡江水利枢纽工程於2013年专门修建了鱼道,通过鱼道监测系统数据显示,2016年9月10日至10月23日,鱼道游入游出鱼数共计55090尾。通过鱼类人工增殖放流,2017年累计放流四大家鱼鱼种148.5万尾。同时,在库区及坝下支流种植了水生植物114.58亩,建设了人工鱼巢和漂浮式人工栖息地6000平方米,为产粘性卵鱼类提供了良好的产卵条件,提高了鱼苗的成活率,有效增加了水生生物多样性,改善了水生态环境,其卓着的生态关怀精神,充分地展现了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的高度。

 

孔巷移民新村及抬田工程。

  天道酬勤:创新书写中国水利进取新辉煌

  在峡江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历程中,峡江水利人一步一个脚印,用创新阐述着以科技水利促生产、以民生水利润民心、以生态水利促和谐、以资源水利保发展的各种“别有用心”,把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建成了精品工程、优质工程、民心工程。工程建设亮点纷呈,为我国大型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了“峡江方案”和“峡江经验”。

  发电是峡江水利枢纽工程的主要效益之一,在结合当地水文特性、电网特性,在确保安全、经济的前提下,工程建设者采用9台单机容量40MW的灯泡贯流式机组。机组采用二次冷却方式,是目前转轮直径世界第二、国内最大的灯泡贯流式机组,为提高经济指标和工程效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据统计峡江水利枢纽抬田工程抬田面积共3.75万亩,为全国最大,开创了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大面积集中连片抬田的先河。抬田工程在中国没有现行的技术标准,这样大面积的抬田工程实属冒险。因此,他们对抬田区进行试点试验,并开展课题研究,科学设置抬田的土层结构,耕地抬高后按高标准农田进行灌溉渠、排水渠等田间工程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

  为促人水和谐,峡江水利枢纽工程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当中。峡江水利枢纽工程鱼道设计施工技术是国内成功的典型案例,日均过鱼1252尾,完美的解决了鱼类洄游产卵的需求,为鱼类打通了“生命通道”。

  峡江水利枢纽库区防护工程,被列为江西省国有公益性水利工程物业化管理试点项目,实行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选择专业化队伍承担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为江西省推行水利工程物业化管理取得了宝贵经验。

  工程总投资99.22亿元,为缓解资金压力,工程启动之初,江西省政府即通过邀请投标竞价的方式将峡江水电站经营权出让给了中电投江西分公司,出让金额39.16亿元,有效地保障了工程建设资金需求。此举被国家发改委列为PPP典型示范案例,在全国推广。

枢纽鱼道——打通了鱼类的“生命通道”。

  峡江梦已成,每一位峡江水利人都松了一口气。谈及过去,他们感慨万分:“我们在这里坚持了近10年,只是不想辜负这珍贵的一生;‘白+黑’、‘5+2’,我们任劳任怨,只为工程能真正惠及千秋万代。”这是真正的水利人!

  未来,他们将继续以这份纯真投入到工程的后期建设和管理当中,全力推进峡江水利枢纽工程标准化和水文化“六个一”建设,积极探索“智慧水利”,把工程打造成水利行业标准化和信息化管理的“江西样板”,继续谱写峡江水利枢纽工程标准化管理的新篇章!(记者 郭美勤 万柔 通讯员 熊军)

编辑: 王一凡
关键词: 峡江;水利;江西三峡

峡江梦圆“江西三峡”创建水利命运共同体

作为国家172项重大水利工程、江西省重点工程,峡江水利枢纽将如何造福赣地?带着这样的求解,记者于2018年春节过后,专程赴江西省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实地采访,探寻这个“江西三峡”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