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工厂建成扶贫车间”

2018-11-05 11:20:00来源:央广网江西频道

    央广网横峰11月5日消息(通讯员刘向东)在横峰经济开发区华荟箱包公司的新厂房里,随着咔嚓咔嚓清脆而有节奏的机器声响起,一个个五颜六色的旅行收纳包被制造出来。企业负责人刘福生介绍,这家目前有50多名员工的新车间,一天就能生产旅行收纳包1万多只。

刘福生在生产车间抽测产品质量(央广网发 通讯员摄)
    刘福生是横峰葛源镇人,出身于农家的他初中毕业便外出打工,在义乌这个加工业迅猛发展的城市,他凭着勤劳、实在,赢得了大家的支持和信任。在积累了一定资金后开始办厂,实现了一名打工仔向创业者的转变。他瞄准闲置劳动力资源,选择做原料进货、产品销售两头在外的委托加工企业。租了厂房后,联系了供货方和销售方,便拉着一帮老乡干了起来。

    从小作坊到大企业,刘福生经过多年打拼,在浙江义乌市闯下了一片天地,还创立了自己的“华荟”箱包品牌,在义乌乃至全国的同行业都有了一定知名度。一方面艰苦创业,一方面勇于创新。在创办箱包厂初期,面对产品滞销的困难,刘福生果断转型升级。从生产大众的家用箱包转型为机场、宾馆专用的旅行箱包。虽然利润较低,但是销路稳定,市场需求大。在抓产品更新的同时,刘福生将电子商务与实体店相结合,大大拓宽了销售渠道。他的产品不仅占领较大的国内市场份额,还出口日本、韩国,年产值超过1亿元。

    刘福生是精明的商人,同时也是怀抱着浓浓乡情的公益人士。因为乡情,刘福生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返乡创业的号召,于2008年1月,他回到家乡葛源镇创办横峰县华荟箱包有限公司,将创业“阵地”转回了家乡。目前在葛源两个加工点安置了工人300余人。随着市场需求扩大,他又在交通便利的横峰县城办厂,今年创办的已经是他在县城第三个工厂。

    回乡创办的箱包厂里,刘福生吸收大批的家乡人在厂里务工。对于家庭条件困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优先录用,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额外的生活补贴。使贫困人员在家门口就业,并带来较高的经济收入。他工厂的员工,保底月工资都在3000元以上,一般的四五千。因此一个贫困户劳动力在他厂里就业,基本就能实现全家脱贫。

    葛源镇原贫困户许华玉曾经因为夫妻双双没有劳动技能而致贫,刘福生的箱包厂办到家门口后,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找工作,结构不仅她自己找到了剪线头、给产品打包这样技能要求不高的工作,而且老伴也找到扫地、装卸产品的工作。两份工作给夫妻俩带来了每年5万余元的收入。由于离家近,工资是计件的,他们还可以照顾到家里的田地和孙子。去年,他们家里还盖起了新房。

    在县就业局和葛源镇的帮助下,县里将刘福生的企业打造成扶贫车间。到目前为止,他的工厂里安置就业500多人,其中贫困户有100余户,200余人。近年来先后被评为“江西省返乡创业示范业”“江西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就业扶贫示范点”、横峰县脱贫攻坚“四大战役”先进产业扶贫主体、“横峰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颁发的就业扶贫车间”。

    刘福生还热心公益事业,十多年来,他积极捐资用于家乡的扶贫助学、修桥补路、文艺演出等,累计捐资达到5万余元。

    今年,刘福生荣获上饶市五一劳动奖章。他说,他准备在家乡建立一家标准化厂房,扩大生产规模,为家乡人民脱贫致富做出更大贡献。

编辑: 王一凡
关键词: 创业返乡;横峰;扶贫车间

“把工厂建成扶贫车间”

刘福生是精明的商人,同时也是怀抱着浓浓乡情的公益人士。因为乡情,刘福生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返乡创业的号召,于2008年1月,他回到家乡葛源镇创办横峰县华荟箱包有限公司,将创业“阵地”转回了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