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网首页

一键登录

央广网首页  |  快讯  |  文史  |  国内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视频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体育  |  社区   |  教育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社会新闻 > 正文

鄱阳湖提前进入枯水期 明代“千眼桥”再显真容

2013-10-23 09:30  来源:中国广播网我要评论 

    央广网都昌10月23日消息(记者 李竟成 通讯员 杜萱  付文龙)由于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提前进入枯水期,鄱阳湖中一座横跨江西都昌星子两县的明代“千眼”古石桥近日得以露出“庐山真面目”。
   “千眼桥”位于江西省都昌县多宝乡蒋公岭下的鄱阳湖水底,属于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古时都昌至星子过鄱阳湖是必经之路,夏季涨水有船可渡,冬季枯水则要淌水踏泥,两地民众过往十分不便。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南康府推官钱启忠首倡捐俸集资,历时五年建造此桥。从此,“千眼桥”成了都昌、星子两地民众冬季便捷往来的要道。        
   “千眼桥”总长2930米,宽1.2米,桥面全部由长条花岗石铺成,桥墩由粗壮松木构成,因有近千个桥孔,故得名为“千眼桥”,也称“千孔桥”。鄱阳湖是个过水湖,水位季节变化明显,所谓“洪水一片,枯水一线” ,一到秋冬季节,进入枯水期的鄱阳湖虽没有了往日的烟波浩渺,但这座“千眼桥”却也成为枯水期难得一见的景观。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6807262

编辑:李竟成

猜你喜欢

央广推荐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