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执法各得其所 转变观念“一石二鸟”

2017-02-28 13:35:00来源:央广网江西频道

  央广网贵溪2月28日消息(彭拥军)近年来,公安部狠抓各警种规范执法,取得了很好效果。在执法过程中,既体现了公平、正义,又有效地保护了民警。就以去年一年统计,我大队接群众投诉与同期相比,下降75.5%。然而在基层交警仍然存在少数民警对上级规定置若罔闻,我行我素,不规范执法,造成群众投诉,民警受处理,单位受影响。我大队仍接到少数投诉,均属于不规范执法造成,其中一起因路面民警在查处摩托车驾驶人违法行为时未按规定佩戴执法记录仪,给当事人钻了空子,自己摔倒说成是民警拉倒致伤。由于现场无反映交警正当执法的有利证据,加上当事人胡搅蛮缠,导致交警形象、经济赔偿双受损。

  为什么公安部三番五次地强调一定要规范化执法?因为公安部也有保护自己的警察的职责。规范化执法对警察最大的好处是,只要规范,就可以免责。在某些事件中,本身不存在任何利益问题。规范化执法,只是有利没有弊,而少数民警自身要求不严,执法不按程序规定办,长期养成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的习惯,会使得一些执法者动作变形严重,其行为甚至超过“不规范”之范畴,有涉嫌违法犯罪之风险。

  当前,交警在执法过程中稍有不慎,因为触犯了违法者的利益,往往被当事人恶言相骂甚至动手,歪曲事实,诬陷交警。现在网络上对交警负面的问题时有发生,在这种大的舆论环境下,警队内部怨声载道,直言交警不好做。有的中队长不愿意干,认为风险大、受处分的概率高;有的民警要求调出交警队伍。这些不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抱怨警力不足、年龄偏大、工作任务重,压力太大;第二,感慨交警没有执法权威和有力的执法保障。

  上述第二点,很难得到警察之外群体的认同,甚至可以说背后有极大的认知撕裂。而规范执法,是执法公信力重建之根本。

  国内警察常常羡慕美国警察的权威,尤其是“敢于开枪”。其实,美国警察执法过程中有非常细致的执法规范和标准规程。举一个例子,美国警察拦截检查车辆时,应将拦截地点和被拦截车辆的车型、颜色和牌照号码告知指挥中心(登记备案制度),如果拦截发生在夜晚,警察必须使用交通警示灯和探照灯,并且探照灯应当对准嫌疑车辆的后视镜。这说明,美国的执法权威是建立在规范执法的前提。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一切都不可同日而语。社会在变,交警的管理职能也应跟着变。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应该变管理为服务,执法手段侧重于“有效”。在服务民众变成我们的首要工作后,执法手段自然应该转变成“亲民”。如果我们没有及时转变观念,日后将承受更多的委屈和痛苦。目前,车管所推出的车辆检测改革、驾培改革、互联网预约考试、非现场执法推出的公安交通管理互联网综合平台运用、事故中队推出的“一站式”服务、“两站两员”等便民利民服务,均受到了广大群众的赞许。反之,一些传统的车驾管等交管业务程序繁琐,不便民利民,不加改进自然会引起老百姓不满。

  现代社会,交警的职能除了执法外,更大层面来自服务,服务型交警才是顺应时代潮流的,“规范执法管理,过程浸润服务”,这是双赢。其实,“服务型警察”这一概念,在九十年代就被公安学术界提出过,但反响并不大,在警察内部也被嗤之以鼻。然而,从目前的局面来看,交警如果不及时从“管理型交警”转变成“服务型交警”,会面临明显的不适应。这个不适应是指,随着公民意识愈发觉醒,媒体监督方式愈发多样,民众对交警在执法过程中各种心理的期待,势必会把更多的警民对立事件拖入我们眼前,干扰正常执法,严重影响我们维护交通安全的神圣职责。因此,尽早规范执法管理,侧重浸润服务,不仅能于情于理的尽心尽责维护道路交通,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对交警内部绝对是件好事。因为原本舒适的环境,正在变得越来越不舒适,交警是一种比较辛苦的职业,特别是路面执法的民警,工作环境恶劣,随着道路、车辆的逐年增加,堵塞、废气、噪声等将长期考验着民警的身体和意志,还有不被理解的委屈和无奈,可谓是身心疲惫,这是外部环境在逼着我们势在必行。我大队自2014年起,实行农村交警警务室(派出所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社区警务室提案和试点,农村、社区道路交通安全宣传、事故预防取得实效。《人民日报》先后两次报道了此交警警务改革的做法。同时,我们在城区高峰期,注重把警力投入需要警力维护秩序、疏堵的地方,打破传统警力高峰期立在十字路口指挥交通模式,真正使交警发挥作用。实践证明,警务室实行以来,农村集镇逢年过节交通畅通了,事故下降了,城区交通正规有序,人们文明交通安全意识提高了,老百姓办理车驾管业务方便快捷了。

  管理是手段,服务才是根本。现代社会对交警的管理职能除了规范执法外,更大层面来自服务。服务型交警才能顺应时代潮流,只有做到“规范执法管理,过程浸润服务”,才能双赢。

编辑: 谢元森
关键词:

规范执法各得其所 转变观念“一石二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