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七十年】从“乌金萍乡”到“绿色萍乡”

2019-11-25 16:42:00来源:央广网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  铁路对于一座城市来说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而在位于江西省西部,中国近代工业起始最早的城市之一萍乡市而言。城市与铁路的联系更为紧密,市民对铁路也是情有独钟。铁路在这座城市已经有了百年历史,经历了这座城市的崛起-彷徨-转型,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光荣与梦想。

  铁路开启萍乡近代工业大门

  清朝末年,萍乡境内大大小小的煤井星罗棋布。但煤炭运输十分落后,基本上是老百姓用肩挑或用小车推至沿江码头,转用木船运至周边县城,再用大船运至长沙、武汉等地。

  19世纪60年代后,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兴办近代军工企业和民用企业。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湖北主持兴建的汉阳铁厂竣工投产。因汉阳铁厂冶炼钢铁需要大量的焦炭,1898年,经张之洞与清政府铁路总公司督办大臣盛宣怀向清廷合奏,在煤储量丰富的江西萍乡安源开办萍乡煤矿(后称安源煤矿),以采煤炼焦,同时又在萍乡修筑一条专运煤炭的铁路,为汉阳铁厂提供所需煤炭。1899年6月,从萍乡安源至萍乡县城附近的七公里铁路专用线动工,当年11月初竣工通车。紧接着萍乡至湖南醴陵的铁路开工建设,后因受义和团运动影响,直至1903年7月初才建成通车。接着醴陵至株洲的铁路开工,1905年10月竣工,11月通车。萍乡至株洲的铁路线近100公里,工程前后历时约六年,共设九个车站。

  当时的萍乡站站房面积593平方米,货物仓库面积300多平方米。该铁路线所用的钢轨有中国式、比利时式两种,中国式钢轨为汉阳炼铁厂所造。由于通了火车,中外商人纷纷前来萍乡洽谈煤炭生意,萍乡的煤炭生产蒸蒸日上,火车站成为这座城市最繁忙的地方,从此,铁路是融在这座城市骨血里的烙印,与这座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开启了百余年的沧桑历史。

  火车拉来了一座现代化都市

  抗日战争期间,萍乡境内铁路全部瘫痪,直至1947年3月和同年6月,这两段铁路线才先后被修复。1949年5月,江西解放,铁路也获得新生,铁路工人全力以赴修复了被日军和国民党政府炸毁的桥梁及各种设施。

  新中国成立后,凭借铁路的交通优势,萍乡开始为现代工业发展探路,也步入了建设一座现代化都市的进程。1960年3月19日,江西省委、省人委决定建立萍乡市,委托宜春地委和专署领导,萍乡县的建制仍保留,实行市、县合署办公。5月9日,宣布正式成立萍乡市。同年9月30日,国务院下达的104次会议决定:设立萍乡市,撤销萍乡县,以原萍乡县的行政区域为萍乡市的行政区域。1970年3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萍乡市改为省辖市,行政区域不变。紧接着,萍乡市“黑(煤炭)白(陶瓷)灰(水泥)红(花炮)金(冶金)”五大传统产业开始逐渐形成,这些货物基本上都是需要依靠铁路进行运输,而铁路也特别喜欢拉这些“黑货”,萍乡的大小型工厂都基本修建了铁路专用线,截至2018年年底,萍乡市内有车站7个,其中萍乡站为一等站、姚家洲站、白源站为二等站,高铁站萍乡北站为二等站,泉江站为三等站,灯芯桥站、芦溪站为四等站。可以说是萍乡是铁路拉来一座现代化城市,而城市的发展也反哺了铁路的发展。

  增“绿”减“黑”高铁作用发挥明显

  经过百年的开采,萍乡片区煤炭资源已经日益枯竭,过去红火的安源煤矿和青山煤矿日益萧条,曾经红火的萍乡铁路货场也冷清了不少,萍乡面临去产能、安全生产、环保等多重压力,这个因资源而兴而衰的城市,转型成了摆在面前的唯一之路,只有转型才能重振重生。党的十八大以来,萍乡全市先后拆除燃煤倒焰窑459座,烟囱358根,减排二氧化硫7467吨,为城市转型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2014年9月16日,随着广州南开往南昌西的G636次列车呼啸而来,萍乡正式开启高铁时代。回顾萍乡高铁的建设历程,令人振奋,心潮澎湃。萍乡依托高铁线,顺畅对接长株潭经济区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焕发出一种全新的活力和魅力。

  47岁的李鑫过去是一家小型煤矿老板。如今在萍乡市成立了一家教育机构,生意上他曾经在铁路上走“煤”,生活中的他还是一位“铁路迷”。每逢节假日火车站客流量多的时候,他总会主动报名来火车站当志愿者。2014年9月16日开通第一趟高铁时,他也早早地来到车站,买了一张G1603次萍乡北-长沙南的高铁票。“家门口通高铁了,我当然高兴啊!我记得当天乘坐高铁的人虽然不多,但看得出来大家都很兴奋。上车后,大家就跟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东看西瞧,抑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高铁速度快、时间短、舒适度高的特点受到人们的青睐,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高铁出行了。”李鑫有感而发。

  从萍乡搭乘高铁到南昌1个多小时,到长沙30多分钟,到上海最多4个小时,到北京不足8个小时,到广州只需3个多小时……从“马车时代”到“汽车时代”,再到陆地飞行的“高铁时代”,萍乡铁路旅客运输进入了一个全新时代。

  如今的萍乡,不足四千平方千米的土地上簇拥着武功山、杨岐山、孽龙洞、红色安源、秋收起义策源地等诸多名胜和古迹,如同一颗镶嵌在赣西大地的璀璨明珠,雕琢出一个美丽富饶的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见证变迁的铁路父子兵

  唐禹萍今年57岁,在铁路系统已经工作了38年,从萍乡铁路货运员到货运计划员,唐禹萍乡见证了萍乡铁路的货运的高光时刻与落寞。在他的描述中,过去的萍乡货运十分火爆,一天上线能装的煤炭有上百辆,是现在的10倍左右,当时货运岗位人员的收入是其他铁路工种的好几倍。然而所谓的“辉煌”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了,萍乡煤炭资源的日益枯竭,人们环保意识不断的加强,煤炭已经不像过去那么紧俏了。

  2011年,唐禹萍的儿子唐龙大学毕业,招聘进了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宜春车务段。唐禹萍对唐龙说:“你这么年轻,还是在铁路干行车工种好,有前途。”2014年,萍乡高铁站开通,唐禹萍对唐龙说:“高铁是新兴事物,你申请去高铁吧,能学的东西多,将来有用。”

  “我父亲在铁路货运过惯了舒服日子,很多方面已经跟不上时代需要了,他最怕的也是我太铁路工作太舒服,所以一有新的东西都会鼓励我去接触。”

编辑: 谢元森
关键词: 铁路;城市;萍乡;崛起

【家国七十年】从“乌金萍乡”到“绿色萍乡”

铁路对于一座城市来说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而在位于江西省西部,中国近代工业起始最早的城市之一萍乡市而言。城市与铁路的联系更为紧密,市民对铁路也是情有独钟。铁路在这座城市已经有了百年历史,经历了这座城市的崛起-彷徨-转型,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光荣与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