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能模式”入选国家“农业规模经营与转型发展案例研讨会”

2016-12-07 10:37:00来源:央广网江西频道

  央广网安义12月7日消息(帅如琼))2016年12月2日至4日,在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由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南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制度与发展研究院院长罗必良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课题组,召开的"农业规模经营与转型发展案例研讨会"上,江西绿能摸索创新的"合作共赢、多元发展"生产经营模式,作为此次研讨从全国遴选出来的五个典型案例之一,进行了专题研讨。

  安义县有人口30万,就有16万人长期在外务工经商创业,其中百分之八十是农村青壮劳力,隐性甚至显性农田抛荒现象普遍且有愈发加剧的趋势。 江西绿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于2010年由安义县外出经商三十多年、且有丰厚积累的凌继河,与另两位老板合伙创办的,走以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绿能公司经过六年的艰辛探索,形成了"合作共赢、多元发展"的绿能模式。

  从2009年底开始,绿能公司先后从农户手中流转土地1.9万亩,流转租金从当初的一百多元一亩提高到500元一亩,仅这一块,就为当地流转了土地的农户每年增收600多万元。不仅如此,为了调动员工种粮的积极性,公司采用绩效考核,超产奖励的办法,连续五年公司奖励员工超产奖近千万元,每年的年终发奖都成为各大媒体的报道的热点。种粮员工刘高美光超产奖达150万元,被外界誉为种粮状元。这些昔日的农民现在已变成了公司的职业农民了

  公司经过六年的快速发展,已拥有各类农业机械430多套,年产5-10万吨的优质大米加工厂,日处理700吨的水稻烘干厂,总资产达到8000多万。为了更好地发挥绿能公司的技术、管理及设备的优势,2016年成立绿能农业服务公司,为周边种植农户提供从购买种子、农药、化肥,到机耕、机插、机收,稻谷烘干、销售的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托管服务,做起了农户的“田保姆”,为他们保驾护航。这些种粮大户总共把3.3万亩的田交给公司托管,绿能为他们实现全机械化耕作,一亩地的成本可以降低100多元。同时,绿能公司聘请种田能手帮助农户提高亩产,引导他们种植优质高产的水稻品种,让他们每亩地能增收200多元。这一增一减之间,一亩田就能多挣300多元,不仅为农民提高种粮效益,还大大降低了他们的种粮风险。

  绿能摸索出来的这种“田保姆”管理模式,效果是明显的,也得到了业内人士及社会的认可与点赞,已有别的地区的领导前来公司实地考察并邀请公司去他们那进行合作,共谋发展。

  在研讨会上,学者专家对"绿能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罗必良教授认为,绿能实际上是两条腿走路,是两手抓,一手抓租赁形式的土地规模经营,通过内部分包,即一对夫妻管三四百亩田,来降低监督成本,有效解决了土地规模所形成的监督困境;二是利用多余的生产能力,来进行社会化服务的拓展,用社会化服务来跟已经购置的资产这种生产能力、服务能力相匹配,来解决服务规模经济,以外包的方式来化解土地规模经济可能构成的风险及其成本,所以这是绿能成功的两个非常重要的基础。也就是把土地规模经营和分工形成的社会化和服务经营结合在一起。

编辑: 王一凡
关键词:

“绿能模式”入选国家“农业规模经营与转型发展案例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