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安福1月14日消息(记者王一凡 通讯员刘丽强 彭长虹)“娘家在修高速公路,原先的羊肠小道变成了宽马路。”贺连梅说,“一个多月没回娘家,家乡就又有变化了。”1月11日,贺连梅开车回娘家,差点迷了路。

贺连梅在洋陂村村民家收购火腿(央广网发 通讯员刘丽强 摄)

  贺连梅的娘家在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彭坊乡洋陂村。洋陂村地处深山,去年6月,宜遂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公路恰好从该村经过,上千人马进驻该村修路基、建大桥、挖隧道,平静的山村像开了锅。“做梦都没想到高速公路会修到洋陂这个深山沟,家乡的每一点变化都让我高兴。”贺连梅说。

贺连梅在洋陂村村民家了解蜂蜜生产情况(央广网发 通讯员刘丽强 摄)

  贺连梅出生于1982年,家里六姊妹,她排行第五。由于家里穷,一读完初中,他就去了县城一家电脑学校学习。后经电脑学校介绍,到广东中山一家吹风机厂打工。“那时我才17岁,操作笨重的机器非常吃力,只干了个把星期就跑回了安福。”贺连梅说,“我不想再回山里去,就在县城找活干。”

  凭着活络的脑瓜子、能说会道的嘴皮子,贺连梅很快在一家酒店找到称心的工作岗位,不久升为酒店经理。不过她不是个安份人,短短几年就换了五六份工作,但正是这些经历,锻炼了她的胆识和才干。然而,正当干得顺风顺水的时候,她突然辞去工作,在县城租了一个店面,卖起了火腿、香菇、木耳、生姜、笋干、蜂蜜、山茶油等“彭坊土特产”。“开店卖土特产是我多年的愿望,是藏在我心中好久的秘密。”贺连梅说。她透露,每次回娘家,看到家乡的贫困面貌心里就不是滋味,特别是那些邻里乡亲,因为地处偏僻,交通不畅,土特产卖不出去,守着绿水青山受穷。“这或许是我最重的乡愁,我一直在想办法帮帮乡亲们。”贺连梅说,“想来想去,最终还是决定开店,帮他们卖农产品。”

贺连梅在指导贫困户加工火腿(央广网发 通讯员刘丽强 摄)

  光阴如梭,贺连梅这土特产店一开就是十多年,“彭坊土特产”经过她的巧手源源不断销往各地,大大缓解了乡亲们的土特产销售难。这其间,在她的带动和协助下,彭坊乡洋陂、寄岭、陈山、任头、坳云等村陆续成立了蜂蜜、生姜、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一大批农户入社并走上致富路。去年,贺连梅又萌生一个念头——创办土特产加工厂。“有了工厂,土特产加工可以上规模、上档次,还可以安排家乡的贫困户就业。”贺连梅道出了她办厂的初衷。

贺连梅在洋陂村村民家了解蜂蜜生产情况(央广网发 通讯员刘丽强 摄)

  去年底,贺连梅的土特产加工厂如期建成投产,洋陂村3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经过体检、培训后成了厂里的第一批员工。今年32岁的王玲因为年迈的家公家婆需要照顾,加上孩子在读小学,不能随丈夫外出务工,失去了经济来源,一家人的生活过得紧巴巴的。她到贺连梅的厂子上班后,又把孩子接到县城读书,生活状况得到很大改善。王玲说:“我现在每月能挣3000多元,还能陪伴孩子,连梅帮了我的大忙了。”

  殷殷乡愁,化成一腔扶贫情。贺连梅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实现了创业梦,帮助了家乡经济发展和群众致富,洋陂村的群众都说她是个“能干婆”。新年伊始,这个“能干婆”全身心投入到“扶贫产品”生产中,整天忙得不可开交。彭坊乡党委书记朱琳说:“连梅回馈家乡的深厚感情难能可贵,希望她的事业越做越大,为巩固家乡脱贫成果多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