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津:山村里的“领头雁”

2017-04-13 17:55:00来源:
      央广网婺源4月13日消息(吕富来 吴雅冰)“在家门口上班,一个月有2000多块,还能照顾老人、小孩,比在外面好多了。”日前,在婺源县赋春镇阳洋饰品加工厂上班的赋春村民方秋娌说。像她一样,当地15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过上了好日子。而带来这种变化的是年仅38岁的实干家王津。
      走进婺源县赋春镇、镇头镇,乡村散布着8个阳洋饰品加工点,一个个加工点就是一个个“无烟工厂”,年创800余万元营业额。由这里出厂的饰品运到义乌,从义乌走上全球。“我15岁那年,母亲就去世了,所以从小就外出闯荡。”王津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17岁外出打工,后来办过锅厂、开过客车,创业有成功、有失败。“年轻就是最大的资本,失败的经历,为我积累了经验。”谈起创业经历,王津显得很乐观。2003年,他在浙江永康创办电火锅厂,由于切合市场需求,生意红火,积累了一定的资本。
      “一个人致富不算什么,要带领乡亲们致富才好。”王津说。2005年,当他看到妹夫杨加起在义乌创业有成,搞来料加工,能够带动乡亲们就业后,他就和杨加起合作创业。由于他创业经验丰富,管理有序,生意兴隆。当笔者问及创业的成功“秘笈”时,王津微笑着说,“我没有什么文化,只是敢闯敢干而已。”如今,一个个阳洋饰品,一头牵着赋春、镇头百姓的幸福生活,一边系着都市女子的美丽衣着。
      “致富不忘乡亲的王津、为夫捐肾的余旺兰、乡村‘美容师’欧阳灶开……”走进镇头镇冷水亭村,一幅20多米长的道德文化墙吸人眼球。致富不忘乡亲的王津,正是阳洋饰品负责人王津。在文化墙上,笔者看到修路灯、修祠堂、捐资助学等,都凝结着王津的公益情怀。“花个2万多元修路灯,百姓出行安全,我也感到踏实。”王津说。不仅如此,他还自掏腰包支付路灯电费。
     冷水亭村考取南昌大学的欧阳思敏,家境比较贫寒,王津每年资助他4000元。婺源县个私协会开展捐资助学活动,王津积极参与,一次性掏出6666元资助贫困生。“农村要发展,人才是关键。”王津说,希望村里能出更多人才,学生读书有困难,他都会尽力帮忙。每年的“六一”儿童节,他都会购买上千元的学习用品发给孩子们,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编辑: 李竟成
关键词:

王津:山村里的“领头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