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再启程

2017-03-17 11:23:00来源:央广网江西频道

  央广网遂川3月17日消息(刘祖刚、黄存平)3月15日,遂川县雩田镇境内105国道边山岭上,一道道的身影在忙碌的种植柏树。远处群山,郁郁葱葱。领头的是被大家唤作“老木”的“第一书记”刘启程。

  刘启程随身总带着本子,白天走村串户,把乡亲们要解决的问题记下,晚上回来整理。翻开本子,满满的记录着2014-2017年贫困户完整详细资料、第一书记培训知识、惠民政策、精准脱贫政策。

  2005年,通过公务员考试,刘启程分配到了离家一百多公里的雩田镇。十二年了,这里俨然成了“第二故乡”。“贫困户55户152人,常年外出务工798人……”谈及驻的第四个村——雩田村,他如数家珍。

  贫困户的知心人

  村民彭红岩新建房里,虽然还是空荡荡的,但他脸上洋溢着笑容。彭红岩与刘启程正拉着家常,告诉儿子打工快回来了,想请他吃饭。为了早日住进新家,刘启程忙前忙后,操碎了心,帮忙政策拨款扶持、信用社贷款、办理地基证、协调水电。彭红岩说:“我享受了安居工程补助,可还是不够钱,刘书记得知困难后,主动做担保人,才把款贷到,建好了新房。”说到这,彭红岩的眼眶红润起来。

  “我女儿能找到并回家,也全靠刘书记。当年大学毕业,孩子外出打工后一直没有消息。刘书记千方百计才打听到,还做通工作,去年10月24日,终于回家了!”

  “你对待村民像亲人,真心实意为他们解决问题,他们也会把你当亲人!”刘启程动情地说。贫困村虽然艰苦,但村民的淳朴却让他有“如鱼得水”的感觉。

  扶贫路上领头雁

  没有住房就建房、政策补贴,是危房就进行修缮,路不通畅,种植的沙田柚、养殖的生猪、鸡鸭运输困难就重新修路,没有产业就联系合作社引进产业,没有技术就请相关人员前来培训。刘启程的扶贫措施显得“简单粗暴”,村民缺什么就修什么,怎么能富就怎么搞。

  因为刘启程的“死磕劲”,一大帮村民成了他的“粉丝”。“大事小事都想到先找刘书记解决。”村民彭小兰说,刘启程对他们就像亲人一样,不仅大事要做主,连哪家的猪病了、鸡焉了也要关心。

  自2015年,来到雩田村,刘启程协助规划硬化村道7.03公里,解决近千人出行及运输问题;争取到美丽新村建设建设点,将55户152人贫困群众纳入医疗救助,并全部纳入产业发展和就业扶持,并匹配人均不低于800元帮扶资金,制定了种植和养殖相结合的发展规划……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对村民们热乎,自然就无暇照顾在异乡的双亲、孩子。刘启程说的最多的,就是对家人的亏欠。每周五下完班回到家至少是晚上八点多,而周日下午就要赶回单位。每周在家呆的时间不超过40个小时。回到镇里第一件事,就是和儿子通电话。每次通电话总会问:爸爸,你什么时候能接我上下学呀?什么时候可以去开一次家长会啊?可他,总是无言以对。

  从读幼儿园起,刘启程基本上没有接送上下学,从没有参加过家长会,就在作业本试卷上的签名也很少。我这个爸爸不称职,可想到乡亲们脱贫后的笑脸我就觉得值了。

  爱做扶贫宣传人

  作为雩田镇政府宣传干事,刘启程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宣传人,“搞宣传的也跟文人沾点边,天天与文字打交道。”既然与文人沾边,刘启程也有自己的坚持:扶贫先扶志 扶贫必扶智。

  雩田村的雩溪文化礼堂、南坊文化祠堂、雩田农民剧团成了他的“目标”。刘启程积极与文广局等相关部门沟通,积极完善文化礼堂和文化祠堂的建设,添置农技知识、杂志、小说等各类书籍,还鼓励村民多看书多学习。书屋管理员康老师回忆,农闲时间,刘启程总喜欢拉上坐在大院里闲聊的村民一起来书屋看书,并戏称“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谈及此,刘启程非常自豪的说:“目前,雩溪文化礼堂被列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音乐“九腔十番”、“铜钱歌”的传承保护基地及项目传习所,也是雩溪社区农民业余剧团演出场所,每年至少组织十场以上的较大规模法制、政策宣传文艺演出。昔日祠堂变身文化礼堂,成为村庄的“文化地标”和村民的精神乐园。”

  脱贫攻坚永远在路上,扶贫路上再启程,刘启程坚定地翻开扶贫日记本写下了这么一句。

编辑: 王一凡
关键词:

扶贫路上再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