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报讯使者——记传奇记者郑忠杰的追鹤人生

2016-09-20 15:12:00来源:香港商报

  敢为天下难。

  他是江西省唯一登上地球三极采访拍摄、唯一荣获“金熊猫亚洲制作奖”、第一位荣获中国新闻界最高荣誉——“范长江新闻奖”、第一位荣获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最高奖——生态文明传播奖的记者。

  一以而贯之。

  他是世界上唯一跟踪拍摄白鹤十五年,从俄罗斯西伯利亚繁殖地、中国东北莫莫格停歇地到江西鄱阳湖越冬地,完整记录白鹤生命历程的摄影师。

  大道终有成。

  他的跨国影像记录,完成了人类与白鹤之间一份生命的约定,被俄罗斯专家、美国学者赞叹“为世界做出了贡献”。2016年2月,为祝贺这位来自中国鄱阳湖畔的摄影师所取得的成就,国际鹤类基金会在美国为他举办了个人专场演讲和摄影展,并在总部升起了一周的五星红旗。

  他就是江西广播电视台记者、都市频道原副总监郑忠杰。

  白鹤是大自然生态和谐的友好信使。郑忠杰通过镜头,展现出了一个大美的江西、大美的中国,向世界有力地传播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普世价值的魅力。从江西的视角上看,他的影像作品是“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最好名片之一;从世界范围内看,他是向全世界宣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报讯使者。

    为表达对郑忠杰的敬意,美国威斯康辛州的国际鹤类基金会的总部,升起了一周的五星红旗。

  追鹤十五年 跨国大记录

  许多人以一生能见到一次白鹤而感到庆幸。

  白鹤是一种与猛犸象同时代的物种,几百万年来无数物种都已消失,她们依然用超乎人类想象的生命力,每年在地球上飞越万水千山,从遥远的西伯利亚繁殖地抵达中国的鄱阳湖越冬地,存活繁衍、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其迁徙悲壮而沧桑,其生命坚韧而神秘。

  鄱阳湖,全世界98%以上的白鹤都在此越冬,这是中国最杰出的生命湖泊,她上吞五水而下纳长江,在长江中下游生态体系中,发挥着显著的调剂作用;在物种急剧消亡的时代,更显她作为生命基因宝库的价值。这就是郑忠杰的家乡,世界著名的候鸟天堂。“2002年冬天,就是在这里,我第一次拍摄到了她的靓影。”郑忠杰说。

  在着手研究野生白鹤时,他查阅所有的资料后发现这个物种的完整迁徙历程的影像资料几乎是空白。“很遗憾的是很多野生动物的电视片都是国外拍摄的,我总在想为什么我们中国人不能做一部呢?”

  这是一种追赶和超越,不是物质层面和经济层面的,而是从文明层面,去面对世界争取话语权力。郑忠杰把最多的心血和汗水,投入到了这件无法被常人理解,充满艰辛的事业中。他从鄱阳湖出发,白鹤飞到哪儿,他的脚步就追随哪儿,进行跟踪、观察和拍摄。他以人类最虔诚的姿态,开始了一场旷日持久的生命追逐,一干就是十五年。

  在脚对翅膀的追赶中,郑忠杰排除万难,在中国境内拍摄到了大量珍贵的影像资料。白鹤可以飞越万里关山,可中俄边境线却一度成为横亘在他与白鹤之间难以跨越的鸿沟。他心中始终有个心愿:他想知道,在遥远的北极圈内,这古老的物种是如何生息繁衍?在西伯利亚苔原上,白鹤又是如何繁殖幼鸟的?去西伯利亚亲自记录白鹤的繁育过程——填补世界空白,成了他心中默默许下的神圣誓约。

  西伯利亚这片神秘的冻土地带,处在北纬71度北极圈无人区,环境极其恶劣,境外曾有三支摄影队带着直升机进入这片区域,都未能如愿。在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专家的帮助下,2012年6月,郑忠杰带着他的野外摄制组,成为第四支进入这片神秘地带的摄影队。

  这次拍摄经历,也成为整个摄制组刻骨铭心的一次身心洗礼。据科学家统计,每一千多平方公里的苔原带上,只有约30个白鹤巢穴,也就是说,它们之间的距离都在三十公里左右。在白鹤繁殖的短短两周多时间中,要在这环境恶劣的茫茫极地苔原找到白鹤巢穴并拍到幼鹤出壳的过程,拍摄无比艰巨,希望无比渺茫。他们在没有后援的情况下,16天高负重,长距离徒步跋涉于冰雪沼泽,9天失联,发电机故障通讯中断,4天断粮以生鱼果腹,极昼24小时都是白天,生物钟完全紊乱,此时连生存都难以保障。6月的西伯利亚正值夏季,荒蛮极地天气瞬息万变,下午还是晴天20℃,突然一场暴风雪夜间温度低至零度,大风把帐篷都掀翻了……“最艰难的时刻我在想,能带领摄制组活着出去,就是胜利。”

  用生命去拍摄、记录另一种生命的过程,用生命去感悟、诠释大自然生命的意义。也许是这种坚持感动了天地,奇迹真的发生了!郑忠杰带领摄制组历尽艰辛,终于在千里苔原地上找到了一处白鹤孵化地,守望并等待着幼鹤破壳而出。最终,世界首次在野外用镜头实录白鹤出壳的画面诞生了。这是一个填补世界空白的历史性时刻,历史也将记载他们对于白鹤的大爱和奉献。

  郑忠杰说:“作为一名野生动物摄影师,你去到的地方,是别人去不了的,你看到的东西,是别人没有办法去想象的。既然命运给了你一次机会,你就要充分利用好它。”2014年,他将自己十多年拍摄白鹤的照片集结出版了世界首部反映白鹤迁徙及生命历程的摄影画册《梦之白鹤》,并在鄱阳湖畔举办了一场唯美的摄影展。通过镜头,郑忠杰向人类打开了通往白鹤王国的大门,让更多的人由白鹤见证了江西之美,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公益影像为江西赢得国际声誉

  郑忠杰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用影像语言呼唤拯救濒危野生动物的行为,引起了全国乃至世界的关注与认可。

  在鄱阳湖拍摄期间,郑忠杰偶然结识了前来观察白鹤的国际鹤类基金会主席吉姆哈里斯,并将自己花费十年时间拍摄的《白鹤王国》纪录片赠送给了他,这让吉姆哈里斯十分感动,“这是基金会十分需要的宝贵资料,这些资料能让全世界更多人了解鄱阳湖的白鹤及其他相关的保护物种。”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首席科学家尼古拉说:“我们看到了郑先生所付出的艰辛,看到了他在保护白鹤方面做出的贡献。”长期关注和研究鄱阳湖生态几十年的原江西省人大副主任胡振鹏这样评价:“郑忠杰十几年执着拍摄记录白鹤,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些资料弥足珍贵。”

  今年2月,受国际鹤类基金会的邀请,郑忠杰参加了在美国举办的美洲鹤节,他精心准备了大量的影像宣传资料,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做了一场白鹤的专题演讲,数百名听众都是美国野生动物保护的专家学者以及当地野生动物保护组织的负责人。演讲结束,掌声雷动,被震撼的与会者眼中闪动着泪光,长时间起立鼓掌不肯落座。而为表达对这位来自中国鄱阳湖畔贵宾的敬意,设在美国威斯康辛州的国际鹤类基金会的总部,特意在其到访的一周时间里每天都升起中国的五星红旗。

  地球上的白鹤曾有三个种群,越冬地分别为伊朗、印度和中国,据科学家近年来调查显示,由于地球环境的变化和人类的干扰,伊朗、印度越冬的种群2002年后几乎消失,现在世界上98%以上的白鹤都选择在中国的鄱阳湖越冬。白鹤已然成为江西生态体系的最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中国生态的一个优雅的代言形象,更是生命世界的一个稀世珍宝。

  “世界上只剩这最后一群白鹤了,如果不加大保护力度,她们有可能就在这一代人眼中消亡。”这加重了中国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责任和江西对全球自然生态的责任,责任就是天命。作为一个生长于鄱阳湖畔的摄影师,郑忠杰把自己职业生涯的目标和使命放在了记录野生动物,尤其是濒危的物种上,宣传江西生态文明,不遗余力地保护白鹤栖息的最后一片净土。

  除记录白鹤这一珍稀候鸟外,郑忠杰还在长达七、八年之久的时间里,跟踪拍摄记录江西境内的中华秋沙鸭、黄喉噪鶥、白颈长尾雉、黄腹角雉、野生南方亚种梅花鹿等极危物种和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将它们的影像记录汇集在一起,就是一幅独有而美妙绝伦的生态江西画卷。

  鲜有人知的是,这项倾注了郑忠杰毕生精力的事业耗费不菲,却是无偿的公益行为。他说自己走的这条路很窄,很艰辛,代价很大,从未想过得到任何回报,甚至可能遇到想象不到的困难和危险,但他无怨无悔。“有些事是不需要回报的,很多时间、很多地方、很多环境需要一种公益心、公益行为来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保护好我们的大自然,这是我一直的初心。”

  令他倍感欣喜的是,通过他的影像宣传片、照片、画册等资料,人们的环保意识提升了,也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中国,了解了鄱阳湖,了解了江西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不凡建树。

  郑忠杰的行动,向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传递了中国在生态保护领域的努力和决心;他的公益照片,为世界打开了一扇照见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窗口;他的公益信念,在唤起人类与自然更好地和谐相处。

  白鹤的美学价值和生态价值,在郑忠杰的镜头中打上了江西的背景,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普世价值的魅力。

  鄱阳湖畔人鹤不了情

  “鹤鸣九皋,声闻于天。”在郑忠杰拍摄的画面里,白鹤悠然栖居:清晨,鹤群相聚,引吭争鸣;黄昏,落日的余晖把湖面染成金色,白鹤们在流光溢彩的湖水中喃喃细语,恍若仙境,这些精灵们的自在生活演绎出了天地融合的奇幻乐章。

  很多人说,郑忠杰在拍摄白鹤方面有天赋,他不仅拍摄到白鹤的姿态,甚至连它面部的一些表情也能淋漓尽致地展现。殊不知,这百余小时影像、万余张照片的背后,经历了无数次恪守静笃、心灵与共的修行磨炼。

  他几百次深入鄱阳湖,与鹤群朝夕相处,千万次将自己的汗水与心血付诸于她。为了拍摄一幅天、地、人、鸟和谐共融的画面,他守候了8年;为了捕捉一个鹤群在红云中奋飞的镜头,他守候了10年;为了拍摄一张白鹤奔月的照片,他守候了14年。

  有一年冬天,郑忠杰在鄱阳湖用五个小时接近一群白鹤,“我几乎走到她们中间了,她们竟如此地配合我,真的很神奇,白鹤在离我十几米的头上飞,飞到我镜头前,回头看我的镜头。”同样的场景不止一次:黄喉噪鹛在他的摄像机上怡然小憩,白颈长尾雉在他的摄像机前悠闲踱步,野生南方亚种梅花鹿在他的镜头前自在徜徉……场景如此奇妙,无法用语言形容,唯如国际鹤类基金会创始人阿基博所言:“上帝明白!”

  “真正拍摄好的照片,不仅仅是依赖高科技的器材,而是用眼、用心、用情在拍摄,我了解白鹤的生命历程,一年一年走过来,我的感受已经跟她融在一起。我跟动物之间是一种心灵的沟通和对话,只要心诚,动物会有所感悟,甚至知道感恩,而很多人不太能理解这些。”

  作为野生动物的友善大使,无数次的亲身经历早已让郑忠杰领悟到:倘若人类都用诚心与善意和野生动物交流,若干年后,野生动物是可以和人类成为朋友的。他更坚信:人类怎样对待自然,自然便会怎样回应人类,当人类返璞归真,以一颗沉静的心、敬畏的心、感恩的心与自然对话时,人与自然会更加和谐,人与动物会更加亲近,地球环境将更加美好。

  人品同鹤,这是郑忠杰的真实写照,如今已年过花甲的他还将继续自己的追鹤人生。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自然从不背离它热爱的人。”郑忠杰的追鹤人生,与其说是他与白鹤的故事,不如说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心灵追寻历程……

编辑: 谢元森
关键词: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报讯使者——记传奇记者郑忠杰的追鹤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