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勤劳不能负

2016-08-04 09:27:00来源:央广网江西频道

  ——瑞昌农民创业者张绪贵如是说

  央广网瑞昌8月4日消息(朱明芳)以前,提到农民,首先想到的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继而与“贫困”联系在一起。如今再提及农民二字,首先想到的是“脱贫”、“致富”。这不仅是时光变迁,更是社会发展、农民致富的必然。白杨镇张家桥村农民张绪贵和妻子但柱先是农民致富的代表,更是现代农业规模经营的典型。

  8月1日下午三时许,烈日高挂,晒得人火辣辣地疼。偶有一阵风吹过,也飘满炙热的味道。笔者来到白杨镇张家桥自然村寻找张绪贵。正当向村民打听时,刚好碰上他扛着两袋小麦放在电瓶车上,准备去喂鸡、鸭和鱼。“个子特别小,嗓子特别大”是他给人的第一印象。“一起去看看吧!”老张发出邀请,笔者欣然应承。

  鱼塘和养鸡场离村子有些远,要先骑车再步行。52岁的老张扛着一袋麦子走在田埂的前面,脚步轻盈。笔者空手在后,气喘嘘嘘,有些跟不上。十多分钟后,林子里传来“汪汪汪”狗吠声,老张回应,狗吠声停止。看到老张前来,从周围树荫底下各个方向窜出许多小鸡,蜂拥着往撒麦地方聚拢。走出养鸡的林子,旁边是两个连着的鱼塘。鱼塘中,几百只鸭子在肆意畅游,全然不顾前来喂食的主人。撒完小麦,老张又潜入鱼塘中,捞起中午下的网,十几只鲫鱼又是他和妻子美味的晚餐。

  老张说,早些年,村民外出务工少,都靠家里“一亩三分田”维持生计,他和妻子也不例外。为了增加收入,他在白杨、武山、码头等地做木匠,家里的农活基本是妻子但柱先一人在照料。随着外出打工日渐成为潮流,老张也成为其中一份子,却并没有淘到金。做木匠期间,他曾割断手指,也曾从楼上摔下断了肋骨,行情却一天比一天差。

  早在2008年,老张和妻子就摸索着养了100多只鸡和100多只鸭,随后每年逐渐增加。由于鸡和鸭都是散养在山上,吃的也是自家种的玉米和小麦,鸡、鸭仅在武山早市上就供不应求,连蛋都被抢购一空。见行情不错,老张决定扩大种养殖规模。

  2015年,老张决定全身心投入到种养殖中。他孵化1000多只鸡,300多只鸭,同时承包两个鱼塘,投入鲫鱼和草鱼鱼苗。他协调承包了几十亩土地种植玉米和小麦,从源头上确保鸡、鸭、鱼味道的的原生性。今年,他又承包了60多亩田,种植稻谷。走在田埂上,老张指着连片的绿油油的秧田,微笑地说。

  在两个鱼塘中间,老张搭了一个彩条布棚子,里面用木板支着一张床。每天晚上,他都睡在这里。条件之简陋,生活之艰辛可想而知。然而老张却并不觉得辛苦。他说自己和妻子都是吃过苦的人,根本就闲不住。

  在老张的人生信条中,天上没有馅饼可掉,只有勤劳才能致富。目前,他每年毛收入大概有三十来万,刨去成本大概还有十几万的利润。最近,他又琢磨着从江苏进一批野鸭子来养。“如果你要养鸭,我可以做师傅。”采访中,老张开玩笑地说。

编辑: 王一凡
关键词:

唯有勤劳不能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