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出一幅漂亮的风景,已满足不了我的精神需求,画画对于我就是对精神层面的描绘行为。我相信会有一天,我们的绘画,不会只是向外的观看,而更多是向内的省视吧!——汤波
央广网南昌1月29日消息(胡斐)近日,本网记者专访四川画家汤波(汤三皮)。
四川画家汤波(汤三皮)与其在创作现场
四川画家汤波(汤三皮)与其在创作现场
汤波(汤三皮)简介:男,1963年4月生于重庆,现为当信安喜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签约艺术家。
我从1979年才开始学习画画的,我走上绘画道路与我的家庭也有一些关系,我父亲年轻的时候就喜欢画画,在我小学的时候因为学习成绩很差,在课堂上也很少听课,记得那时候在课堂上我就经常拿着笔在书本上画老师和同学,有时候也天马行空的乱涂乱画。现在学画画的与当时我画画不一样,现在很多年轻人学画画完全是为了考学和完成任务,而我当时画画确实是真真实实纯粹的喜欢。
那时候父亲在挨批斗后回家,还不忘检查我的作业,当看到我书上和作业本上除了人像就是涂鸦,表情从严肃转为忍俊不住,并没有太多指责,所以我能走向绘画的道路也是与我父亲的“不指责”有关。
我生在重庆的一个大家族里,后来随因工作需要的父母去了合川的一个渔场创办学校,我的青少年时期就在那里渡过的,所以我画的基本都是农村茶馆和城乡结合部,因为这些已完全融入了我的血脉,而我画画的主要内容就是对那个时期的回忆。我的视觉习惯属于微观的和低视觉的。像市井人物,城逝,三轮车,自行车,一直都是我喜爱的内容,而这些习惯也与童年记忆有关。
我的童年时期正处于文革时代,那时有很多让我不能忘怀的一些事、一些记忆,我一直就想用我的画表达出来,但也许表达得很含蓄,这就是观者在我的画里看到的那一点小抑郁吧。每幅画其实都不好解读,我每次画画之前心里不会去想很多,只有到了能激发我的现场,我就能把“自然”转换为我自己的“自然”里,这个时候我就将个人的潜意识成份,比如记忆,情绪,幻象,渗透进画面里。我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写生”画家,我只是在借用这现实的场景或物体画出我内心想要的东西,意思就是我看到的东西刺激我以后,画出来的与现实的场景已经不一样了,包括画人物,我已赋予了这东西另一种生命,画出我脑海里想象出来的画面了。
画家汤三皮的近期作品
对于本次画展的公益活动,我认为非常好,不管我们用什么方式都应该多帮助这些留守儿童,他们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对于留守儿童,其实我的童年也是非常类似,当时父母也经常不在身边,很孤独,很无助,之所以到现在我大部分画中还带有一些感伤的情绪。现在我觉得我们就更应该有这种责任感、做一些能帮助他们的事、回报社会、而且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我认为这是非常有意义。
实际上我在开始学习画画之前我的理想是搞音乐的,比如拉小提琴、弹吉他,我都会。记忆里最深刻的是1975年母亲用一个月工资30块钱给我买了一把小提琴,非常支持我学,但我对音乐的感觉远远没有画画那么敏感,到了高中毕业的1979年,我才拜师学艺走上绘画这条路。
我虽然不是在“写生”,但我只有在现场才有感觉,每次在野外创作至少要5个小时左右,有时候还不一定能画完,我会回到室内,继续把当时我在现场的感觉再慢慢思考如何完善上去;另外我在画画的时候必须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即使有非常嘈杂的声音也很难把我拉出来;同时我也喜欢边画边听音乐,画画的时候基本都要戴上耳机,我会随着音乐的节奏,慢慢进入另一个我的思考领域,好像把自己封闭起来一样,我非常喜欢和享受在这精神空间里面游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