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幼儿园“民转公”能否破解“入园难”

2019-09-04 09:57:00来源:江西日报

  核心提示

  又到一年开学季。往年,为了获得一个幼儿园入园名额,家长们各显神通,上演抢号大战;今年,正值“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之后的首批适龄儿童入园,各地学前教育资源面临更大压力。然而,随着一场“静悄悄的改革”在全省各地推进,这种局面在许多地方已出现变化。

  根据今年5月出台的《江西省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要求,今后,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由当地政府统筹安排,办成公办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园。目前,赣州、鹰潭、南昌、九江、宜春等地都在陆续推进此项工作。困扰家长们多年的“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是否找到了破解的“钥匙”?欢迎关注本期《江报直播室》。

  学费降了

  一学期降700元左右

  (画外音)7月29日,丰城市教育体育局发布的一则公告引发关注。公告中写道:为扩大城区公办、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从今年8月起,包括原丰城市博乐幼儿园、原天和幼儿园在内的5所小区配套幼儿园由民办收归为公办。丰城市三千套小区居民罗琴盘算着:“2013年,大宝在博乐幼儿园入园时的费用是每学期4000多元,收归公办后,二宝入园的费用是不是就能省下好几千元?”

  收费高,是民办幼儿园最突出的问题。只有学费降下来,才能满足《方案》中努力构建以普惠性资源为主体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要求。

  事实如此!8月21日,记者在鹰潭市采访时看到,位于信江新区信江大市场小区的幼儿园正在进行“民转公”提升改造的收尾工作。今年9月,这所幼儿园将以“鹰潭市第六幼儿园”的名称开园,目前已经有75名适龄儿童按照公办园标准报名,入园费用也由每学期3000元左右降为2300元左右。

  叶小明(鹰潭市第六幼儿园园长):鹰潭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开展以来,信江新区第一个启动工作,接收并办成鹰潭市第六幼儿园,办学规模为9个班,可提供学位270个,完全能够满足小区内所有幼儿的入园需求。通过全区选派,以及与江西高专合作选用优秀毕业生等方式,目前幼儿园所需师资及保障人员共34人全部到位。为确保9月顺利开园,我们新投入200万元进行园区的软硬件提升改造。未来,幼儿园将加强在足球和礼仪方面的特色教学,让每一个孩子在享受优质教育的同时,个性也能得到充分的施展。

  学位多了

  两年拟增1万余个

  (画外音)6月23日上午9时,南昌市湾里区第二幼儿园摇号系统准时开启,南昌市民付丽娟约上30多名亲朋好友帮忙抢号,入园名额在两分钟内被一抢而空,当系统确认她成功抢到了一个名额时,她和爱人兴奋地相拥跳起来。付女士的家原本在南昌高新区,但是附近公办幼儿园的排队入园人数已经超过2000人,入园比例不到1∶20。为了保险起见,她把家从高新区搬到了湾里区,虽然如愿抢到了公办幼儿园的名额,但付出的代价是,以后付女士每天上下班要花近两个小时。

  现代版的“孟母三迁”,折射出教育资源的紧缺。《方案》中明确规定,片区配套园学位容量不足的要增加补足。如果实施到位,家长们或许再也不用排队抢号,靠运气决定孩子能就读哪所幼儿园了。

  陈小丽(鹰潭市教育局局长):按照“收得回、接得住、办得好”要求,专项整治后,鹰潭新增公办园学位数6630个,公办园在园幼儿数将达到16971人,公办园在园幼儿数占比为41.8%;2020年预计还将新增公办园学位数6000个左右,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将达到22971人,在园幼儿总数将增加至42000人左右,公办园在园幼儿总占比将达到54.7%,超出省定2020年公办园在园幼儿数占比50%的目标近5个百分点,公办园“保基本、兜底线、引方向、抑价格”的作用凸显,将有效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周晓东(南昌市教育局义务教育工作处处长):《南昌市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出台,各相关单位要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及《幼儿园建设标准》的要求,编制网点布局规划,对部分片区没有规划配套幼儿园或规划不足的,及时调整规划,增加配套园网点;片区配套园学位容量不足的,要通过补建、改建、就近新建等方式增加补足,确保此项工作于2019年12月底之前完成。

  转建并重

  为儿童成长保驾护航

  (画外音)在学前教育资源不足、不均衡的背景下,从国家到全省再到设区市层面相继出台实施方案,下大力气解决“入公办园难”“入普惠园难”“就近入园难”等问题,可谓用意颇深。尽管在幼儿园移交、教师编制、学费制定等过程中难免还有阻力,但每一次探索,都让我们离学前教育的初衷和本质更近一步。

  陈小丽:鹰潭市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的下一步工作,一是坚持盘活“存量”和扩大“增量”,着力解决公办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不足问题。盘活“存量”就是要将现有的小区配套园必须按规定全部移交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然后由教育行政部门结合当地发展实际,优先办成公办园;扩大“增量”要依标配建,按照批准的城镇小区规划条件、建设手续及标准、规范进行配套幼儿园建设。二是坚持建管并重,着力构建学前教育优质发展的长效机制。三是坚持优质复制,着力创建全市教育联盟。采取集团化办学、优质公办园“1+N”等形式,扩大优质园辐射、孵化效应,确保移交、回收后的小区配套园办园质量快速提高。

  吴敏(江西省公共关系学会副会长):民转公幼儿园,对于学前教育发展来说至关重要,这是国家实施资源配置,实现教育公平,避免让教育过度商业化,让教育回归公益属性,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之举。通过国家财政支持,实现幼儿园产权性质变更,可以有效规范幼儿园的管理,降低学前教育的成本,减少中低收入人群不必要的教育支出,也在一定范围内实现公平,极大地满足普惠教育的刚性需求,这种惠民政策可以大力推广,值得市民点赞。可以乐观地说,它能在短时间内缓解进不了公办幼儿园、无法就近入学的问题。

  民转公的过程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学位增加的可持续问题,转后是否能够在学位增量上满足社区刚性需求?二是师资队伍的稳定和编制问题,转后的教师管理和待遇保障是否到位?三是收费和补贴转移问题,原来民办幼儿园的高学费是因为高投入,转后学费标准是否合理调整,财政补贴是否惠及家长?四是公办幼儿园特色方向问题,民办幼儿园有特色项目,转后会不会因为吃大锅饭,让教育机械化,没特色?因此我认为,转是权宜之计,治标不治本,更关键是要建。幼儿园作为公共资源,应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建设一批公办幼儿园,培养一批高素质学前教育人才,真正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学前教育是“教育之根”,根强,苗方能壮。推动江西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可持续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入好园”“好入园”的新期待,还需一步一个脚印,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更多的精力深入研究、扎实推进。(记者 杨 莹 涂星星 实习生 徐大雁)

编辑: 王一凡
关键词: 江西;幼儿园;学前教育;民转公;入园难

江西:幼儿园“民转公”能否破解“入园难”

又到一年开学季。往年,为了获得一个幼儿园入园名额,家长们各显神通,上演抢号大战;今年,正值“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之后的首批适龄儿童入园,各地学前教育资源面临更大压力。然而,随着一场“静悄悄的改革”在全省各地推进,这种局面在许多地方已出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