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羿州:用掌纹记录世事的艺术行者

2016-09-21 09:43:00来源:搜狐

  陈羿州,出生于江西省樟树市,毕业于苏州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高级工艺美术师,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沈阳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纯粹的世界

  有一个年轻人想把所有梦想都总结在一个世界里,他一步一步的前行着,走进了一个没有喧嚣的世界,闪闪发光,一尘不染。年轻人决定自己探索这个世界,一进去他便仰面倒地,他忘了这里光滑得纯洁无暇,没有一丝污点,这里没有摩擦,他无法行走。他坐在地上哭泣了起来。随着年纪的增长,他明白了不完美的完美,他想跳起来,踩着地面上的语言和倒影,它们是刺耳的,是不定型的,聪明的老人知道这是理所当然,直到有一天他也明白,可是他心底还是迷恋着光滑完美的冰原,那里一切都是纯粹的,粗糙的地面虽然好,但他走不了太久,于是他就在地面和冰原之间,找到一份纯粹,那正是他感知的源泉。

作品一:瓷板:作品名称:《相伴》,获十六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中获中国工艺美术金奖。

  自做诗:两只傻鸟,笨头笨老。一起游走,幸到福老”。诙谐中透露出美好,岁月如歌,永恒约定,相濡以沫,这是种责任,这是种守护。该四句还被解放军总政歌舞团著名词作家李幼容先生引用在其作品里。爱,相伴,至此一生……

作品二:陶艺《欢鸣》,获2015晟宝杯江苏省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获金奖

  孤独的行者在自己心中敲响战鼓鼓舞自己,让路途变得有声有色

  有人问他怎样做好一件陶艺作品,他淡淡的回答“技术是基础,学识是支撑,思想是灵魂”。其一个作品立在那,有人靠,高,大,复杂,精致来做气场,但却让人亲近不得。他背着包,一个人游历着名山大川,去过的博物馆多的自己都记不清楚。有一次他走到了陕西霍去病墓石雕前,庙堂前卧着一匹马,远看就是一块石头,走近一看,一匹马的轮廓就这么安静的卧在那,仿佛守着主人…那一刻他感动着,泪流满面。好的作品不是靠华丽的雕刻,五颜六色的釉面,它承载的是一种精神状态,形拙则神跃。这其实跟绘画一样,如果蒙娜丽莎又是闪耀的项链,又是华丽的衣服,又是耀眼的发型,那谁还记得她的微笑?有次他看杨丽萍的《云南印象》,里面有一幕是一个叫乌鸦的孩子在表演击鼓的画面,整个舞台没有任何灯光,没有任何音乐,他把自己的脸几乎是贴着鼓面,一直瞪大眼睛看着前方,然后扭动作自己的身体边打鼓,边喊一些我们听不懂得话,乌鸦身上没有穿任何衣服,就一个兽皮围裙,赤脚,那一刻,整个世界都被他的鼓声带走,这就是气息,艺术之魂。他陶艺作品用来表达他内心的自持:这个世界让他有一点惊慌,但他不是懦弱,他敲响自己的战鼓,鼓舞着自己,一路前行。

 

作品三:《笑口常开》

  饱满,却不溢

  器有限,象无形,我曾问他怎样才算一个好的瓷绘艺术作品?他答:瓷器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一个好的瓷绘艺术作品要具备:一:器型之美、二:瓷质之美、三:工艺之美、四:装饰之美、五:绘画之美,且五美相得益彰。瓷瓶不同于纸面,它是三维的,所以它的构图需要用立体的视角去思考。作品《笑口常开》以石榴来体现一种心态,画面饱满,不留一丝白,突破传统国画艺术留白的意识,青花釉里红的釉色变化很好的把画面虚实疏密关系体现出来 。“笑口常开”好运自然来。

作品四:《清凉处》

  素心一宅,云来卧,风来坐,花影上墙,闲书落墨香。作品《清凉处》透露出一丝丝清风,那么真、那么善、那么有情,那么有趣。整个画面构建出来了一个花常开,水澹碧,无拘无束,无上清凉的世界。

  陈羿州用他的历程去认知这个世界,再用他的画,他的陶艺作品把它表达出来。每一步都是那么乐趣,每一步都是那么情真,如孩童一样充满童真,回归于朴,回归于自然。

编辑: 谢元森
关键词:

陈羿州:用掌纹记录世事的艺术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