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的不经意间风格自然形成

2016-07-07 10:55:00来源:网易艺术

  编者按:

  "网易艺术会客厅"是网易艺术频道倾力打造的一档“中国艺术领袖访谈实录”栏目,近日,网易艺术会客厅迎来中国著名当代陶瓷艺术家白明先生,采访中,白明先生畅谈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涉及“传统与现代”“工匠与创新”“生活与风格”……以下我们将分辑推出:

  能代表当今文化的创作绝不能是靠模仿传统

  白明:对待传统,核心的根本不是说要让这个东西像什么,它才跟传统有关。试想一下,300年以后,回顾今天的中国,有什么是反映今天中国文化的特殊性的?你就能明白什么东西是真正的传承。你不可能说300年以后,今天21世纪的中国艺术是模仿宋代的。有人认为,明代也在仿宋代,但是我们会说明代最好的东西是仿宋代的吗?当然不是,明代一定有新的东西,像明式家具。300年以后,回想21世纪的中国,你觉得什么东西代表这个时代?当你这么想问题的时候,其实你自己就是自己的老师,你已经不需要去问专家了。

  ▲ 白明陶瓷作品 生生不息

  画画是我的需要  陶瓷是我的职业

  记者:您平时也创作油画和水墨吗?

  白明:其实我一直在画油画,1993年拿了博雅油画大赛的大奖。1996年,我的第一次个展也是绘画展。1999年办了第二综合材料作品展览,相当多的艺术前辈和同仁看了我的展览。2000年我在老中央工艺美院美术馆办陶艺展时,很多的艺评家在问,那个做陶艺展的,是不是画油画的白明?这说明那个时候我在中国艺术圈有所了解是因为我的绘画,而不是我的陶瓷作品。但是在国外,他们对我的了解首先是陶瓷。实际上画油画才是我真正长期的专业,在我心里,我并没有把陶瓷当做我的“主业”。

  有人认为,一个艺术家选择很多不同的材料,是显示出自己对各种材料都有天赋,或者说都有表现的欲望。其实我做这么多的材料不是这个出发点。我觉得今天的艺术绝不仅仅以材料的划分能够界定,能满足艺术家所表现的一切。今天的艺术选择什么样的材料已经变得简单,更多的是你如何把自己想要表现的东西表现出来。一切的艺术形式都会成为我要表现的对象,在我心里油画一直是我的情结,恐怕与那个时代有关,所以我一直画油画,当然我的油画路径与别人不一样。

  ▲ 白明油画作品  灰白的精神·形式的抚慰之三

  随着对某种材质的深入了解,会激发出我们内心深处的艺术感知和爱,并与之呼应。我一边不断地画画,而我的教学又把我拉回到陶瓷里面,绘画和陶瓷对我来说已经成为我不可放弃的两个方面,而不是说我有意要把这两者结合。画画是我的需要,而陶瓷是我的职业,所以这两者我同时都会去做。

  其实我的精力并没有过多放在陶瓷上。到了今天回首过去,我觉得这个给了我莫大的帮助。陶瓷的魅力很大,大到它的技巧与材质的美本身会掩盖你人的“活性”,很容易陷到炫技魅技和精益求精的假象里,我是用不断画画的方式来旁观陶瓷的。我做陶瓷是给自己做用具的,一方面是我的职业,那个时候我的画虽已经可养家度日,但职业对我来说还很重要。另外一方面,由于我的精力主要在绘画上,所以我在绘画里面呈现了对待当代艺术的观念和风格的态度。那个时候年轻,恨不得自己的作品能让人过目不忘。年轻人甚至觉得艺术可以救国。但是随着你对艺术认知的深入,很快就会从这一点上脱离出来。当我做陶瓷的时候,陶瓷模式套路对我不起什么作用,反而是绘画创作中的思想、观念、风格让我可以“陌生”地去做许多,我做陶瓷没有负担、没有要求,玩泥巴很轻松。我做作品做给自己用的时候,我也不需要考虑它是做得好还是不好,完美还是不完美。

  ▲白明陶艺作品 形式与程  2001年美国展览现场

  在生活的不经意间风格自然形成

  记者:您做陶艺的状态是放松的。

  白明:对,陶瓷创作,像是我对待自己生活和创作中压力的一种释放。我做的这些陶瓷,也会用于生活,我最早做的陶瓷全是碗、杯、罐和盘等器皿。盘子做好了给家里装菜,碗用来吃饭,杯子喝茶,朋友喜欢我就送朋友。那个时候也根本没有考虑过什么杯子和碗还能卖钱。因为自己喜欢喝茶,就会对自己用的茶杯有所要求:大一点、小一点、高一点、瘦一点、厚一点、薄一点、轻一点、重一点…… 而且艺术家都有这样的天性,就是当你已经做了一件作品后,你再去做同类的作品,一定会要求做得和过去的不一样。并不是说一定要每次有进步,有可能做得比昨天好,也有可能做得没有昨天好,但是追求有所不同,这个对不同和自由的要求一旦持续起来是非常了不起的。

  我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九十年代初做的陶瓷,发现我竟然基本上尝试了到目前为止我能够做出来的所有东西,把完美的东西故意弄破一点,或者把粗糙的东西做得极为精致,包括多种材料的结合,都尝试过。这种尝试的过程本身,慢慢让人认知这个材料,从而对这种材料产生情感,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了解,通过了解会发现,可能极为适合这样一种方式,极为适应这样一种材料,这一切很自然,不是为了要去办展览,也不是为了满足别人对自己提的要求,而是自己对自己的一种信任和自然而然的依赖。

  喝茶,喝绿茶、黄茶、普洱,我给自己做的茶杯完全不一样。当时,我自己还没有意识到它会成为一种风格,中国很多的一些艺评家因为喜欢我的绘画,开始关注我的陶瓷,并把我做的杯子命名为“白氏杯”。

  记者:不经意的日积月累,反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白明:对。当时我没有负担,我做陶瓷就是为了自己享用。我哪怕做的丑陋不堪,也没有人去责怪我,我的画就是要拿给别人看的,我的瓷器是自己看的,这样一来,可能激发了对材料的某种敏感,这跟思考的深度和给自己提的要求其实是无关的,它和你的天性有关,跟你的热爱有关,因为喝茶,就一定会对“器”有感受。

  ▲白明陶瓷作品  白氏杯

  喜欢的作品一直在变化

  记者:您创作了很多陶瓷作品,做过很多种尝试,有没有最喜欢的一件作品,可以和我们聊一聊它的创作思路吗?。

  白明:其实到现在为止,没有哪一件作品是我最喜欢的,对待自己的作品我的喜欢也是游离的。很早以前,喜欢“苇风吟”,“红苇颂”,后来我喜欢“生生不息”,后来喜欢“青韵漫绕”,接着又喜欢“线释水”,后来又喜欢自己做的一个很有禅意的青花作品“线如释”,释是指佛教的“释”,线也像佛教的精神一样。其实我没有故做高深,那就是我自己的理解。“线如释”我用的全是短线,反反复复的线,你就会发现那个短线里面密密麻麻呈现出来的一种好像是充满复杂的、充满变数的、充满生机的东西,当不断地重复时,你发现它反而很安静,这就类似对佛教的理解一样。其实很多的充满禅意的东西,并不是说它以“安静”本身来传递“安静”,是它非常丰满反而安静,这才有禅意,它非常有生机,反而很安静,反而很有禅意。所以我自己对自己作品的“倾向”是一直在变化的。

  ▲白明陶瓷作品  红苇颂

  ▲白明陶瓷作品  线释水

编辑: 王一凡
关键词:

在生活的不经意间风格自然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