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遂川11月3日消息(记者邓玉玲 通讯员刘祖刚 肖利萍)遂川,得名于左右溪,县城泉江,因水而生,依水而建,得水而灵。水之于遂川,有着亘古不变的情感。

  11月初,已届深秋,之夜,华灯初上,遂川县城红色街区灯光闪烁,疑是仙境落凡间。岸上行人如织,水中倒影婆娑。“这里南依泉江,原来砖瓦房林立,繁盛一时。但此后因公产私房混杂,产权难定,致年久失修,日益破败,有碍观瞻,幸亏政府斥资改造,恢复了老商业街的原貌,还凸显了红色元素,漂亮极了!”闵玉禄几代住在这,虽然买了商品房,但每次回家看看,都能感觉到新变化。

  其实,变化的岂止是红色街区。

  都说人有三急,而让市民感受很深的,是要“方便”时更方便了!

  之前,县城周边的城中村,还存在部分旱厕,蛆虫乱爬,异味难闻,还污染水源。

  如今,不论是思源学校旁,还是步行街河边,一座座设计新颖,装修精致的公厕瞬间跃入眼帘,不仅如此,沿街的单位厕所,也对市民开放,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是最深切的民之所望、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更能考验执政能力。

  “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充分发动群众,做到民有所需、我有所应,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切实把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在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为民办实事上,类似于建公厕等实事,要做的还有很多。

  背街小巷就是群众的家门口,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这里既是城市的“里子”,更直接检验一座城市的管理水平。

  “过去一下暴雨,机关保育院、农行门口等地积水成河。现在通过降低窨井盖的位置,改善下水道系统,情况好多了。”东路社区居民和接送孩子的家长都发自内心地感叹变化,心里乐开了花。

  不止是东路社区,近年来,覆盖县城的7个社区和城中村的百余条背街小巷,改造全部完工,不光是路平了、墙净了、灯明了、下水道通了,健身器材安装好了,而且文化味也更浓了,有的凸显孝悌,有的注重廉政,内外形象“华丽变身”,居民幸福指数直线上升。

  水清岸绿是市民的热切期盼。但随着近年来城市和人口规模不断扩大,遂川县护水管水的压力不断增大,稍有不慎,就将制约着城市的发展,影响着人居环境质量。

  为此,遂川县打出一系列组合拳,东路大道雨污分流、建筑垃圾消纳场如期完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城市污水收集系统等项目进展顺利。推进城乡生活垃圾治理,开展“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城乡环卫一体化处理,实现城乡生活垃圾治理全覆盖,逐个消灭污染源。

  源头湖公园和城市体育馆地处卜村,地势比较低洼,积水成塘。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当地因势而为。栽荷种树,覆草如茵,打造场馆,如今已是市民休闲健身好去处,

  “个别黑臭水体的主要成因是管网不配套、雨污不分、污水处理能力不足、河道缺少活水,这就是精准治理的路径和方向。”水利局长张晓曲表示。

  实事求是的干。遂川县因地制宜,按照垃圾清运、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的技术路径,从河道生态环境治理、管网泵站建设、污水处理能力提升等方面发力,立下“军令状”,画好路线路,标明时间节点,竣工不推迟。水生态文明建设“短板”补齐了,一池春水被激活了,广大群众对水环境的向往也满足了。

  城市的建成区面积日益扩大,光靠有限的执法力量显得捉襟见肘,水利、城管的智慧系统上马后,监管的触角大大延展,打击处理的力度、速度明显加大、加快。只要肉眼能看到的“城市病”,存在的时间日益缩短,城市治理速度跨上了快车道,民生满意度也稳步提升。

  水利、城管共享资源,发挥合力。水利部门的智慧河长系统、政法系统的基层社会治理系统、应急管理系统、住建系统的工地扬尘监控等多个信息化系统,遂川“清四乱”协同整合,融合共通,“天上有‘云’,地上有人,为城市科学决策和应急处置提供全天候、全过程、全覆盖的信息化支撑,彻底告别“上热下冷、单打独斗”治理旧局面,形成一张屏、多网格、全民参与的好局面。

  风动遂川城,泉江水滔滔,随时都能听到“幸福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