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安源8月17日消息(记者邓玉玲 通讯员邬斌 龚婷 钟喜)近段时间以来,萍乡连续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气温一度进入“烧烤”模式,当大家都在以各种防暑降温方式躲避太阳和高温时,在安源区白源街的各个河道上却有这样一群大家的“熟人”,头顶烈日,河道巡查成了他们生活中的固定功课。

工作人员正在清理河面漂浮物(央广网发 通讯员 提供)

  “夏季气温高,河内有白色垃圾漂浮,藻类过盛等问题要一一记录,及时打捞、清除泛滥的水生植物,防止水体污染,同时,向广大村民宣传水体保洁的重要性非常重要。”河道日常的巡查,对白源街水务站站长何友邦来说,早已成为习惯。他还动员青年党员、村民代表、年轻民兵参与其中,他们每天义务巡逻,守护河道环境。

  白源河全长约4.452公里,贯穿白源街全境,是白源街重要的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来源。

  握指为拳 建设造福人民“幸福河”

  “以前,白源河附近有大型工厂,河面上总是有漂浮物,河水也浑浊,河道沿线还有好多猪舍。”何友邦介绍。

清理河道垃圾(央广网发 通讯员 提供)

  针对河道水质不好,整治难度大,白源街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着眼河流治理大格局,建立健全“党政领导、河长主导、部门联动、系统治理、齐抓共管”的“河长制”工作格局。创新工作方式,施展“组合拳”,对辖区内河道实行分类治理、分类梯次推进,强化污水源头管控、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老旧污水处理设施提升改造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规范化管理,完善落实畜禽养殖“三区”规划,大力推广新设施、新工艺、新技术,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消毒处理。

  据了解,白源街已关停、取缔河道沿线猪舍28家,处理生猪900余头,发现企业生产中存在污染河道情况10余起,下发整改指令20余次,抄报抄送10余次。

  “我们投资1850万元建成6个污水处理站用于农村污水处理,服务人口约10000人,设计日处理量830T/D,处理出水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这条河水质也从劣V类、IV类全面上升至III类水和II类水标准。”白源街党委书记黄胜军介绍道。

  该街在推行“河长制”工作中,成立街河道环境卫生专项巡查组,采取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定期检查考核,检查结果计入月度考核结果,建立城乡河道保洁长效机制和保洁员考核细则,实现巡河河段水岸全覆盖的目标,推动“河长制”从“有名”到“有实”。

  “整治后的白源河,漂浮物不见了,河水也变清了,经常可以看到河底游弋的鱼,夏天炎热的时候我们都能下水摸鱼了,凉爽极了”说起这条河的变化,沿河居民刘建民很有发言权。

  水岸联动 打造“宜室宜家”水乡画卷

白源河景观(央广网发 通讯员 提供)

  据了解,该街在推行“河长制”工作中,结合乡村振兴,采取“划段包干、领导带头、全体机关干部参与”的办法,大力实施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为主题的农村清洁提升工程,全力推进了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

  通过试点示范和实用技术推广活动,扩大秸秆能源化、基料化、原料化利用规模,大力抓好农村秸秆焚烧治理工作;投入资金建设7个新农村建设点和首个压缩式垃圾中转站,使农村垃圾收运处理率达到100%,强力推进全街新农村建设和清洁工程工作。

  至今,对辖区内垃圾收集点进行了20余次大规模的集中清理,共清理陈年垃圾100余吨,展现"干干净净、漂漂亮亮、井然有序、和谐宜居"靓丽白源新形象,打造绿水绕村、生态良好的水乡风光。

  “现在我们农村也有宽阔的柏油路了,红瓦砖墙的村舍漂亮了,草堆土堆不见了,村容村貌整洁了,乡里乡外的面貌那是焕然一新。每到晚上,文化广场上热闹非凡,吹拉弹唱、载歌载舞都有,真真的是丰富了我们的业余生活啊!”在长溪村居住了半辈子的李阿姨笑着说道。

  “我们致力于给老百姓营造一个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成效颇为显著,在去年萍乡市“河长制”“湖长制”考核工作中荣获市级优秀,交上了一份可圈可点的水环境治理答卷。”白源街党委书记黄胜军介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