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当代愚公吴余庆:带领群众凿山挖隧引来清冽甘泉

2019-04-23 16:36:00来源:央广网

引水工程中的蓄水池内,山泉水清澈透明(央广网发 记者谢元森/摄)

  央广网井冈山4月23日消息(记者谢元森)吴余庆是江西井冈山柏露乡长富桥村的一名老党员,当了几十年的老支书。为了解决36户140多名村民的饮水问题,吴余庆立下愚公志,带领党员群众巡山找水,凿山挖隧,把一汪清水引到了群众家中,吴余庆也被乡亲们称为“当代愚公”。

吴余庆上山巡护引水管道(央广网发 记者谢元森/摄)

  记者碰到吴余庆时,他正拿着锄头柴刀要往山上走,他看起来个子不高,皮肤晒成了古铜色,穿着解放鞋爬起山路比年轻人还快。为了维护村里的引水管道,每个月他都要上山巡查一两遍才踏实。吴余庆说,巡查的内容主要是查看管道接口是否牢固,平常村民家里管子如果坏了就需要上山把总闸关掉。

  吴余庆所在的路下组是长富桥村最大的自然村,有36户140多口人,世代都喝村后的山泉水。全村此前的饮用水源是老吴在2008年带头修建的一座小型蓄水池。前些年来,受干旱天气影响,水位逐年下降,加上随着经济发展,很多农户用起了洗衣机,每家每户普及了抽水马桶,用水量急剧增加,之前修筑的蓄水池跟不上用水需求。村民郭雷球对前些年的缺水状况记忆犹新:“没有水啊,古井都干掉了,一到过年过节人全部回来了,水根本不够用。”

  吴余庆今年70周岁,和新中国同龄,他曾在村里当过20年的生产队长,担任13年的村支书,在全村威望比较高。作为村里的老党员,吴余庆暗下决心,一定要解决村里的用水问题。

吴余庆接受央广记者采访(央广网发 通讯员陈梓斌/摄)

  去年仲夏时节,吴余庆带着干粮连续几天在山上转,披荆斩棘翻山越岭地找水源,终于在离村庄3公里外的一处山坳里发现了惊喜。“当时我们在这里发现这个水源点,水源比较大,也很清澈甘甜,大家很高兴,就下决心一定要把水引过去。”

  说干就干,吴余庆开始积极奔走,从上级申请了7万元的补助资金。同时为了降低成本和风险,他自己设计方案,决定把水管埋深,利用地势差自动引水。没有想到的是,一座30米高的山峰挡住了引水管道的必经之路。

  若是完全绕开山峰,预算将严重超支。吴余庆尝试让挖机上山挖出一条引水的沟壑,却因为山坡太陡无法作业。无奈之下,吴余庆横下一条心,决定凿山引水。“水到山前,必须要通,大家下决心,立下愚公志打隧道,一定要把水搞通!”

吴余庆清理维护引水的隧道(央广网发 记者谢元森/摄)

  由于村里青壮年大都外出打工去了,吴余庆组建了一支的被称为“夕阳红特攻队”的隧道建设队伍,6个人中年纪最小的52岁,最大的就是老吴自己,当时也有69岁了。

  一开始,还有村民以危险为由打起了退堂鼓,被老吴三两句话就顶回去了。“大家知道挖山可能危险性比较大,有的人他就不愿意来,说年纪这么大了。我说你们不去可以,我一个人也要把这个山洞挖穿!”

  在老吴的带领下,6名凿山队员手拿锤子锄头,提着簸箕,我一锤,你一铲开始凿山。

引水隧道只容一人弯腰通过(央广网发 记者谢元森/摄)

  为尽可能减少工程量,隧道宽只挖0.8米、高只有1.5米,老吴他们只有跪着才能展开手脚来施工。“只能跪着挖,人全部挤在这个狭小地方,你不跪着挖怎么行?说老实话,父母亲去世都没跪这么多,单单挖这个隧道就跪了四五天。”

  为了加快进度,老吴决定分两组从山两头对挖,但没有现代化的测量工具,近30米的隧道如何才能不挖偏呢?吴余庆又想出了土办法:在山顶中央打一个木桩,两端各打一个桩,两边朝着挖中心桩掘进,三点为一线,应该不会偏离。

2018年9月隧道完工时合影(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连续7天干下来,隧道顺利贯通,老吴和伙伴们擦干汗水在隧道口拍了一张合影,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一个多月后,引水工程全部竣工,清澈甘甜的山泉水顺着管道流进了老百姓的心里。

  现如今,村民如论什么时候,拧开水龙头就有哗啦啦水用,大家都说是“当代愚公”老吴的功劳。老吴笑着说,能为群众解决喝水这件小事,心里感到由衷地高兴:“我70岁了能把这个事情办好,我感到由衷地高兴,有一种幸福感,成就感,群众满意就是我的目标。”

编辑: 王一凡
关键词: 井冈山;凿山挖隧;蓄水池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当代愚公吴余庆:带领群众凿山挖隧引来清冽甘泉

吴余庆是江西井冈山柏露乡长富桥村的一名老党员,当了几十年的老支书。为了解决36户140多名村民的饮水问题,吴余庆立下愚公志,带领党员群众巡山找水,凿山挖隧,把一汪清水引到了群众家中,吴余庆也被乡亲们称为“当代愚公”。